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ID:26939315

大小:7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30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观察_第1页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观察_第2页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观察_第3页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观刘家俊(江苏省大丰市新丰镇卫生院224171)【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5月来我院进行高血压治疗的180例病人作为研宄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其中9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中医治疗,另外9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丙医治疗。进行疗效观察比对。结果观察组显效54例(60%),有效率85%;对照组显效45例(50%),有效率70%。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沿疗高血压有效率高,副作用少,能搞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关键词】中医高血压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R255.

2、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2-0279-02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脑卒中、心力袞竭及慢性肾脏病是其主要并发症。中医认为,高血压的发病原因,主要是伤贤、郁怒伤肝造成的肝肾阴阳亏损,所以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患者还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及好心情[1]。从临床症状上可将其归于祖国医学中的“眩晕”、“头痛”范畴[2]。笔者选取2011年2月-2013年5月来我院进行高血压治疗的180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中医理论进行高血压的治疗,先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1年2

3、月-2013年5月来我院进行高血压治疗的180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92例,女性88例;年龄29〜64岁,平均年龄48.6岁,病程2-10年。其中观察组男性48例,女性43例,平均年龄46.5±3.2岁;对照组男性44例,女性45例,平均年龄45.2±2.6岁,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例的纳入均以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高血压诊断标准为标准: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临床表现为眩晕、头痛、心悸、乏力、失眠等。1.2方法观察组采用中医治疗

4、,辩证论治:1.肝火上亢:主症:头晕目眩,0赤口疮,舌红苔黄。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洒炒(6克)黄芩炒(9克)山栀子洒炒(9克)泽泻(12克)木通(6克)车前子(9克)当归洒炒(3克)生地黄酒炒(9克)柴胡(6克)生甘草(6克)。(1)肝肾阴虚型:以血压升高兼见眩晕,伴头痛耳鸣、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辨证要点。宜用滋补肝肾、养阴填精法。方药用杞菊地黄丸(枸杞子、菊花、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泽泻、丹皮)加减。(2)气血亏虚:主症:面白,神疲懒言,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方药:归脾汤加减,白术1钱,当归1钱,白茯苓1钱,黄耆(炒)1

5、钱,龙眼肉1钱,远志1钱,酸枣仁(炒)1钱,木香5分,甘草(炙)3分,人参1钱。(3)淤血阻滞型:以血压升高兼见头晕头痛如刺、痛有定处、胸闷心悸、舌质紫暗、脉细涩为辨证要点。方药用血府逐淤汤(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加减。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吲达帕胺1.25〜2.5毫克每日1次。1.3评价标准根据治疗表现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类。显效:头痛、头涨、头晕、失眠等症状消失,舒张压下降lOmmHg以上;有效:头痛、头涨、头晕、失眠等症状减轻,舒张压下降不到lOmmHg,但达到正常人范围;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没

6、有缓解。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的采用卡方检验,所有统计检验采用双侧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两组治疗情况见表1(%)注: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3讨论高血压病是危害社区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中药治疗奋着可靠的疗效。中医治法遵循的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平衡阴阳,调整气血的原则[3]。高血压病的发生与精神情志、饮食起居以及内伤虚损等因素密切相关,如平素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均可导致肝脏疏泄失职,气机郁结,日久郁而化火,虚火上炎,烦

7、扰头目,即出现头晕目眩、血压升高的症状[4】。本研究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分为肝阳上亢,阴虚阳亢,气血亏虚型证和淤血阻滞型,分别确立相应的治则治法以及组方用药,经临床观察,本研宄治疗总有效率为85%,临床疗效满意.而西药降压的有效率仅为70%。中医的辩证论治是建立在病人的病情变化基础之上的,可能随着吋间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病人的分型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处方吋,可在针对基本证型进行对症治疗的同时,合理地选用具有明确降压作用的药物,做到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以达到有效降压的0的[5】。运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高血压病,再配合饮食、起居、情绪等方面的调理,临床疗效

8、显著。值得推广运用。参考文献[1]李建松.高血压病中医证候的研究进展.中国医药导报,2007,4(20):129.[2]袁卫红,贺泽龙.高血压病辨病辨证治疗思路探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