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

ID:31748998

大小:53.7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17

中医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_第1页
中医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_第2页
中医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医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中医在治疗高血压病症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挑选来我院中西医结合科接受治疗的160例患者并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治疗,各80例。然后对这些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副作用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中医治疗组的治疗的总体显效率为80%并且患者很少出现其他不良反应西医治疗组的显效率为70%,患者在治疗中出现了其他的副作用。结论中医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值得推广。关键词:中医;高血压;疗效高血压就是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或舒张压增高。高血压的主要特征是动脉压升高并且经常伴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

2、改变的全身性疾病,高血压主要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发病的原因很多主要有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在中医上高血压被称为”眩晕”,传统中医中眩晕强调整体观念、辩证论治,这两方面也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同时中医治疗讲究因时、因地、因人的”三因”治宜,比较注重环境对人体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该次试验选取来某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160例,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男48例,女32例),年龄45〜79岁,平均62岁,病程2〜6年。对照组80例(男43例,女37例),年龄43〜75岁,平均59岁,病程2〜5年。这些患者的诊断标准都是以1999年WHO规定的高血压标准

3、为判断标准,具体为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并且伴有眩晕、头痛、心悸和乏力等症状则被诊断为高血压。1.2治疗方法分析首先,中医治疗组。中医上根据临床表现将高血压分为以下几种:①肝火上炎型:头晕且痛,目赤口苦,胸胁胀满烦、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腻,脉弦;药方:龙胆泻肝汤,龙胆草12g,生地黄12g,当归12g、泽泻12g,柴胡10g,车前子15g,黄苓10g,木通12g,茯苓30g,灵磁石30go②阴虚阳亢型:眩晕耳鸣,头痛且胀,多因烦累或恼怒而头晕、头痛剧烈,少寐多梦,心中烦热,口苦,舌红,脉弦。药方:天麻钩藤饮:天麻15g,钩藤20g,川牛膝12g,生石决明30g,

4、桑寄生12g,山梔10g,杜仲12g,黄苓10g,夏枯草15g,夜交藤20g,龙齿30g。③痰浊上扰型:眩晕见头重如蒙,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呕吐痰涎,食少多寐,舌胖大,有齿痕,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滑。药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10g,白术12g,陈皮10g,天麻15g,茯苓30g,甘草6g,枳实12g,枯萎12g,竹茹12g。④气血亏虚型:眩晕动则加剧,劳心太过则加重,面色白,唇甲不华,发色不泽,心悸少寐,神疲懒言,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药方:归脾汤黄30g,龙眼肉12g,白术12g,酸枣仁30g,炙甘草6g,党参15g,当归12g,木香10g,枸杞子12g,远志10g,龟板胶12g,生地12g

5、o其次,西医对照组。口服利尿降压剂:氢氯囈嗪、环戊甲嗟嗪、速尿等,酶抑制剂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1.3观察指标临床疗效,此次试验将临床疗效分为以下几种:显效,即血压下降正常并且之前的头晕头痛和失眠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甚至消失并且血压的舒张下降幅度>10mmHgo有效,头晕头痛的症状有所改善血压舒张下降程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