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化疗患者行picc置管的护理体会

乳腺癌化疗患者行picc置管的护理体会

ID:26951131

大小:7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30

乳腺癌化疗患者行picc置管的护理体会_第1页
乳腺癌化疗患者行picc置管的护理体会_第2页
乳腺癌化疗患者行picc置管的护理体会_第3页
乳腺癌化疗患者行picc置管的护理体会_第4页
乳腺癌化疗患者行picc置管的护理体会_第5页
资源描述:

《乳腺癌化疗患者行picc置管的护理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乳腺癌化疗患者行PICC置管的护理体会亳州市人民医院新院普外六科安徽亳州236800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的常见护理问题及处理方法。方法对2014年1月一2015年6月35例乳腺癌患者行PICC置管发生的护理问题及处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均顺利留置PICC,其中出现导管异位3例,导管堵塞2例,静脉炎1例,皮肤过敏1例,拔管出现牵拉感2例。结论进行标准的置管操作、专业的导管维护和耐心的健康教育,均能有效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的生活质量。关键词:乳腺癌;PICC;护理乳腺癌是中老年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

2、瘤,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静脉化疗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方法之一。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是由肘窝附近的较大静脉穿刺进入,途经锁骨下静脉、无名静脉,最终到达上腔静脉。因其具有带管时间长、避免重复静脉穿刺及化疗药物对静脉内膜的刺激及损伤、减轻化疗相关副作用等优点[2],在乳腺癌患者化疗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乳腺癌患者木身的静脉特点及手术对腋窝淋巴结的损伤,使得行PICC置管及相关护理又存在一定难度[3]。木文结合临床,就我科放置35例PICC的相关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3、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行PICC置管的乳腺癌化疗患者35例,均为女性,年龄32-67岁,平均50.2岁。选用Groshong式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PICC导管18G(4Fr)×60cmo1.2置管时间最长165天,最短14天,平均125天。1.3选择静脉自肘窝附近较粗直的贵要静脉、肘正中或头静脉穿刺进入,其中以健侧(非手术侧)贵要静脉为首选,本资料组中健侧贵要静脉32例,头静脉3例。2结果本组35例乳腺癌患者均顺利留置PICC管,其中出现导管异位3例,导管堵塞2例,静脉炎1例,皮肤过敏1例,拔管出现牵拉感2例。其中导管异位经调整后均顺利进入上腔静脉,拔管闲难者

4、亦顺利拔出。静脉炎1例因难以耐受给予提前拔管,其余均完成化疗周期后拔管。3讨论3.1置管前宣教充分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局部血管皮肤情况。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PICC置管的目的、相关并发症及置管后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3.2穿刺失败主要因患者血管狭窄、体位不当或精神紧张引起,因此血管的选择和体位是置管成功的关键。穿刺时尽量选择粗而直的血管,其中以贵要静脉为首选,健侧为佳,因为患侧术后腋窝处组织损伤较大,增加置管难度。积极进行术前宣教,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取得患者积极配合,可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若经调整后仍置管失败,可改行颈内或锁骨下静脉置管。3.3导

5、管异位或脱落尽管操作者可以通过临床经验人概判断导管位置是否合适,但最终均须通过X摄片确定导管尖端位置,常见异位于腋静脉、颈内静脉、未到位或尖端反折等。主要原因于体位未摆好、体表测量所得导管长度过长或过短及操作者经验不足等有关。故正确摆好体位后,置管前需准确测量置管长度[4】,在行摄片前,不要撤除支撑导丝,行摄片时观察导管的行径及尖端位置,如冇异位即进行后退调整导管等处理。导管脱落常见原因为上肢活动幅度过大、导管固定不牢固、意外拔脱管道。因此置管成功后应妥善地固定好导管,告知患者活动时避免牵动导管。换药吋应观察并记录体外导管的刻度。出院前要做好充分的宣教,对活动的幅度,穿脱衣的程

6、序等给予示范,避免过度活动导致导管脱落。3.4送管或拔管困难送管闲难主要是因为血管狭窄、患者体位不当、精神紧张、血管解剖变异或反复穿刺所致。首先在送管过程中,要摆好正确体位,当导管头端接近肩部时,让患者头转向穿刺侧手臂,下颌靠近肩部后,再缓慢送管。在操作过程中,尽量转移患者注意力,使其放松。如送管出现阻力,可与导管上接注射器,边推注边送管,并冋吋热敷血管,并嘱病人作几次张手、握拳动作或调整位置,亦可将导管拔出一点后再送。送管吋动作轻柔,以免尖端反折或损失静脉血管。拔管闲难由各种因素导致拔管过程中出现牵拉感或弹性冋缩,严重者可出现拔管失败。原因主要于感染、纤维蛋白、皮内血栓形成等

7、有关。拔管吋患者取平卧位、置管侧手臂外展与躯体成90度。术后2周置管侧手臂行康复锻炼,预防血栓形成,促进上肢静脉血液循环,可降低拔管困难的发生率[5】。当难以拔除吋,可暂稍外力牵拉留置,不要暴力拔除,否则易出现导管断裂、脱落等,如出现需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对症处理。3.5穿刺点渗血、渗液是指置管穿刺点处覆盖的2块2cm×2cm的消毒纱布1天内或2周内间断有新鲜出血、渗液。原因与凝血功能障碍、剧烈活动、换药不当、导管堵塞等有关,故置管前应充分评估患者凝血功能。穿刺点应尽可能选择肘下2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