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区小学校本课程+王珊珊+教学设计

朝阳区小学校本课程+王珊珊+教学设计

ID:26952661

大小:322.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30

朝阳区小学校本课程+王珊珊+教学设计_第1页
朝阳区小学校本课程+王珊珊+教学设计_第2页
朝阳区小学校本课程+王珊珊+教学设计_第3页
朝阳区小学校本课程+王珊珊+教学设计_第4页
朝阳区小学校本课程+王珊珊+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朝阳区小学校本课程+王珊珊+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编号:电子音乐创作之古诗新唱——ipad互动教学在音乐课堂的应用《春晓》教学设计教学基本信息课题《春晓》学科校本课程(音乐)学段中段年级三年级相关内容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的感知;信息技术、语文与音乐学科的统整融合教材校本课程《北师大朝小交互式媒体课堂应用——音乐》是否已实施未实施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姓名单位联系方式设计者王珊珊北京师范大学朝阳附属小学18810811219实施者王珊珊北京师范大学朝阳附属小学18810811219课件制作者王珊珊北京师范大学朝阳附属小学18810811219其他参与者宋洁北京师范大学朝阳附属小学150100312

2、22编号:电子音乐创作之古诗新唱——ipad互动教学在音乐课堂的应用《春晓》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一)指导思想本课是一节将音乐、语文与信息技术等相结合的校本实验课。本课的设计注重以学生为本,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努力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得到强调。本课音乐学习的设计不再追求唯有答案,考虑的是以多种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二)理论依据:本节课以《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理论依据,教学设计上重在“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作”,

3、同时“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兴趣爱好为动力”。二、教学背景(一)教学内容分析1.核心内容分析。本课以《春晓》的演唱为核心内容,结合本领域的“识读乐谱”及他领域的“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创作”等相关内容。《春晓》是一首古诗新唱得歌曲。唐代孟浩然词,现代著名作曲家谷建芬曲,E大调,一段体结构,旋律简洁、清新、流畅。2.全套教材分析。全套新教材中四次出现了“音乐与中国古诗词、诗歌等文学相结合的歌曲”,其中《春晓》分别在二年级下册与三年级下册出现。册课歌曲一年级下册第4课演唱《咏鹅》聆听《一个师傅三徒

4、弟》《司马光砸缸》二年级下册第3课聆听《春晓》(抒情版本)三年级下册第7课演唱《春晓》(合唱)五年级上册第3课演唱《送别》(二)学生情况分析1.调查内容。(1)关于语文课学过的有关于以“春天”为素材的古诗积累情况;(2)关于garageband音乐软件以及简单编曲的基本乐理掌握情况;(3)关于“音乐要素”、“音乐情绪”的音乐表述。2.调查方式:问卷调查(以我校三1班学生为调查对象,人数:36人)。调查内容良好(人数)一般(人数)差(人数)“春天”为题材的古诗积累30人6人0人garageband应用、简单编曲乐理15人16人5人歌曲学唱难

5、度系数25101人(三)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1.对于“古诗的分类以及积累”的调查分析: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学年下册都会学以“春天”为题材的古诗,如一年级下册的《春晓》《村居》,二年级下册《草》《宿新市徐公店》,三年级下册的《咏柳》《春日》,四年级下册的《忆江南》《渔歌子》等。虽然大部分学生都会对以“春天”为题材的古诗有积累,但是在单纯的积累与背诵中很难调动学生的兴趣,存在死记硬背的现象。歌曲《春晓》是一首古诗新唱的歌曲,旋律流畅、优美,情绪欢快活泼,很适合为“春天”为题材的古诗配乐,所以通过为乐曲配古诗并演唱,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2.对于“garageband软件的应用以及简单歌曲伴奏的编创”的调查分析:本年级为学校音乐学科校本课程实验班级,因此学生对于ipad的使用非常熟练。但是本节课是一堂电子音乐创作课,为歌曲做伴奏需要具备一些乐理知识,本年级大部分孩子对简单的乐理知识还不是很了解,所以需要提前对学生讲解。课前我需要给他们讲解本首歌曲的调式,以及常用伴奏和弦等简单的作曲理论知识,对于这些作曲理论学生们能做到及时应用,同时打破了传统音乐课老师弹琴学生唱歌的模式,而是按照他们的兴趣爱好,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有的做歌曲伴奏有的唱歌)表演歌曲。这样就把主动权交给了孩子,

7、学生之间也可以及时评价。3.歌曲演唱方面的分析:本班学习乐器和唱歌的人数比较多,所以一半以上的学生能够轻松的采用“视唱”的方式学习歌曲,一般会在几次聆听的基础上唱会歌曲。但在演唱“一字多音”“控制气息”等方面需要教师教唱等方式引导学习。本节课是作为校本课程设计的,作为一节交互式多媒体与音乐课结合的课设计,因此本节课选取了《春晓》抒情版本,没有合唱部分,由此歌曲的教唱不作为重点。(四)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1.在导入环节通过对《春晓》古诗的诵读,让学生体会古诗的韵味,并且用“春天”的声音来作为发声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春晓》的教学

8、情境中。2.在学唱歌曲旋律时采用学生自主视唱歌谱、歌词,并在演唱、聆听中自主发现问题的方式教唱歌曲。帮助学生较为容易的掌握歌曲旋律3.在音乐创作阶段,主要借助于交互式媒体——ipad的运用,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