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觉与归因》ppt课件

《知觉与归因》ppt课件

ID:26954230

大小:1.85 MB

页数:35页

时间:2018-11-30

《知觉与归因》ppt课件_第1页
《知觉与归因》ppt课件_第2页
《知觉与归因》ppt课件_第3页
《知觉与归因》ppt课件_第4页
《知觉与归因》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知觉与归因》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章知觉与归因知觉错觉自我意识社会知觉及其偏差归因理论§1知觉一、概念界定(P112)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不经过感觉,我们就不能知道实物的任何形式,也不能知道运动的任何形式。”——列宁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2、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这是指人在知觉当前对象时运用以往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它,并用词把它标志出来的一种知觉反映特性。4、知觉的恒常性这是指人在知觉中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而知觉映像却保持相对不变的特

2、性。包括形状的恒常性、大小的恒常性、颜色的恒常性。三、影响知觉的因素(P117)1、客观因素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对象与背景的差异知觉对象的组合感觉器官的适应性接近律相似律闭锁律●●●●●●●●●●●●●●连续律●●●●●●●●●●●●●●●●●●2、主观因素情绪状态过去的经验个性特征需要和动机兴趣爱好§2错觉一、概念错觉,即人们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它是知觉与客观事物、物理现象的偏离,是一种主观现象。二、错觉的种类1、长短错觉AEDCB垂直线与水平线的错觉缪勒-莱伊尔错觉对角线错觉2、对比错觉3、形重错觉4、大

3、小错觉5、方位错觉(一)自我与自我意识一.自我的含义二.自我意识的定义三.自我意识的特征1、社会性2、形象性3、主客观的统一四.自尊心与自信心米德的自我理论1.自我的主客体分化I——对自己活动的觉察者me——被觉察到的自己的身心活动(从他人的立场上评价和预测自我)2.影响自我的两类他人概化他人——社会文化整体重要他人——影响个人生活和人格成长的中心人物自我意识——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即自己认识自己的一切,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形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爱好、能力、性格、气质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4、(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二)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一、生理的自我(自我中心期)8月~3岁二、社会的自我(客观化时期)3~13、14岁三、心理的自我(主观化时期)青春期~(三)人际关系中的自我表现一、人际关系中的自我表现是复杂的二、影响因素1、相互关系中对方本身的特点2、当时的情境3、所属团体的参照三、自我评价AB团体协作人际关系和谐有效解决问题充分发挥才智(一)社会知觉与偏差一、社会知觉的概念二、社会知觉的特征三、知觉偏差社会知觉/认知——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

5、作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123知觉的选择性知觉行为的自我控制社会知觉的特征知觉反应的显著性1、首因效应首因即最先的印象。首因效应——是指最先的印象对人的认知具有强烈的影响。2、近因效应近因即最后的印象。近因效应——是指最后的印象对人的认知具有强烈的影响。3、光环效应光环效应是指当对一个人某特性形成好或坏的印象之后,人们还倾向于据此推论其他方面的特性。4、投射效应投射效应是指在认知及对他人形成印象时,以为他人也具备与自己相似的特性。(二)社会知觉的范围一、对他人表情的知觉与判断面部表情的判断身段表情的判断语言表情的

6、判断二、对他人性格的知觉三、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三)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一、认知对象本身的特点二、当时的情景三、认知者本身的特点1、认知者的经验2、认知者的性格3、认知者的需要(四)印象的形成与印象整饰一、印象形成的特点和过程1、印象形成的特点2、印象形成的过程二、刻板印象印象是指人在最初遇到新的社会情境时,主观上按照以自己旧有经验为基础的理解,将情境中的人或事物进行归类所形成的关于人或事物的概念。这种对于被人或事物进行归类,明确其对于我们的意义,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的过程,就是印象的形成。印象的评定评价

7、方面社会特征&智慧特征力量方面活动方面加法模式AB真诚+3理解+3热情+3自信+1聪明+2多嘴-3合计54平均模式加权平均模式AB特征明显度×权数特征明显度×权数活泼+5×3=15友好+5×3=15有魅力+5×3=15兴趣广泛+5×3=15吸毒-3×5=-15不整洁-3×2=-6加总结果1524加权平均15÷3=524÷3=8刻板印象——是指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产生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地域刻板;性别刻板;职业刻板……管理人员要善于利用积极的定型效应,排除消极的定型效应。§5归因理论归因

8、就是根据人的外部表现特征来推测其内在的意图和动机,对其心理活动状态做出解释和推论的过程。一、归因理论的一般概念和研究内容归因理论的研究内容对人的心理活动的归因,即人们心理活动的产生归结为什么原因,是内部还是外部,是直接还是间接。对人的行为的归因,即根据人的外部表现和行为结果对其心理活动、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差异等做出合理的推论。对人们未来行为的预测和期望,即根据人们过去典型的心理活动和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