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觉与归因课件.ppt

知觉与归因课件.ppt

ID:56934173

大小:665.50 KB

页数:43页

时间:2020-07-21

知觉与归因课件.ppt_第1页
知觉与归因课件.ppt_第2页
知觉与归因课件.ppt_第3页
知觉与归因课件.ppt_第4页
知觉与归因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知觉与归因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感觉与知觉的概念知觉的特性社会知觉影响知觉准确性的因素归因理论第五节社会知觉与归因感觉—个体对于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个体对于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第五节社会知觉与归因感觉与知觉的概念图2-5-1知觉过程刺激解释反应理解组织感觉选择第五节社会知觉与归因知觉的过程选择组织解释思想观念意见行动行为第五节社会知觉与归因知觉的过程视听闻品尝触摸第五节社会知觉与归因知觉的过程个体对知觉过程的反应感觉思考行动第五节社会知觉与归因知觉的特性知觉的选择性图2-5-2知觉的对象与背景第五节社会知觉与归因知觉的特性知觉的选择性续图2-5-3

2、知觉的对象与背景图2-5-32知觉的整体性图例第五节社会知觉与归因知觉的特性整体性图2-5-3知觉的理解性图例第五节社会知觉与归因知觉的特性理解性理解性续第五节社会知觉与归因知觉的特性第五节社会知觉与归因知觉的特性一组理解性续知觉与经验二组理解性续知觉与经验第五节社会知觉与归因知觉的特性第五节社会知觉与归因知觉的特性理解性续知觉与经验图2-5-4知觉的恒常性图例第五节社会知觉与归因知觉的特性恒常性图2-5-5知觉的恒常性图例第五节社会知觉与归因知觉的特性恒常性续第五节社会知觉与归因社会知觉对他人的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角色知觉影响知觉准确性的因素EXHIBIT5-

3、1第五节社会知觉与归因影响知觉准确性的因素知觉者的主观因素需要和动机(Needsormotives)个性特征(Personality)过去的经历(Pastexperiences)价值观和态度(Valuesandattitudes)态度(attitudes)期望(reputation)知觉对象(perceivedobject)的特征强度Intensity.如鲜艳外形轮廓Figure-groundseparation.大小Size.新颖程度Repetitionornovelty.第五节社会知觉与归因影响知觉准确性的因素知觉对象与背景的关系对比Contrast:对象与

4、背景的反差运动Motion对象的组合方式:对象在距离和形态上的接近,更容易被人们视为一个整体被知觉。第五节社会知觉与归因影响知觉准确性的因素第五节社会知觉与归因影响知觉准确性的因素第五节社会知觉与归因影响知觉准确性的因素知觉的情境因素時間地點光線溫度第五节社会知觉与归因认知偏差选择性知觉(Selectivity)第五节社会知觉与归因认知偏差首因效应首因效应—是指在社会知觉(社会认知)过程中,首先获得的信息对于印象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先入为主,加以泛化)。危害:“迅速阅人”,描绘出错误图像例如,使人与“知音”第一次见面例如,招聘面试第五节社会知觉与归因认知偏差近因效

5、应近因效应—是最新(或新近)接受(或出现)的信息对于印象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又称新颖效应。所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例如:运动场上的“他”第五节社会知觉与归因认知偏差问题讨论: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有何共同之处?首因效应发生在人们人群之间?近因效应发生在什么人群之间?晕轮效应(Haloeffects)晕轮效应—在知觉过程中,通过获得知觉对象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而将其扩大成为整体行为的认知活动。例如,对扮演领袖的明星的认识第五节社会知觉与归因认知偏差定型效应/刻板印象(Stereotypesorprototypes)定型效应—人们在头脑中把形成的对某类知觉对象的

6、形象固定下来,并对以后有关该类对象的知觉产生强烈影响的效应。例如,教授,白衣天使第五节社会知觉与归因认知偏差期待效应/自我实现预言(Self-fulfillingprophecy或“Pygmalioneffect”——知觉者在事情发生前的期待导致对事件、物体和人的认知偏差。第五节社会知觉与归因认知偏差投射作用(Projection)投射作用—将自己的好恶透射到知觉对象上,所谓“以己度人”,导致知觉错误。第五节社会知觉与归因认知偏差第五节社会知觉与归因什么是归因归因(attribution)—根据人的外部特征对他的内心状态所作的解释与推论。第五节社会知觉与归因归因

7、理论归因理论(attributiontheory)—说明和分析人们行为活动的因果关系理论。归因理论的基本问题包括:推断行为的原因推断个性的特征预测新的行为第五节社会知觉与归因归因理论的基本问题第五节社会知觉与归因凯利的三分法归因模式行为的原因可以分为内因、外因(三个方面)行为原因行为者行为对象情境内因外因一贯性—行为者的行为与自己以前一致。普遍性—行为者的行为是否与他人一致。差异性—行为者对其他行为对象的反应是否一致。第五节社会知觉与归因凯利的三分法归因模式现象1原因1现象2原因2现象3原因3一贯性:工人一直夸赞此厂长(外因:知觉对象)此厂长值得夸赞一贯性:工人

8、平时不夸赞此厂长(外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