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和养生之道

中医理论和养生之道

ID:26969651

大小:3.04 MB

页数:99页

时间:2018-11-30

中医理论和养生之道_第1页
中医理论和养生之道_第2页
中医理论和养生之道_第3页
中医理论和养生之道_第4页
中医理论和养生之道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理论和养生之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养生因何成为热门话题?长寿是人类的共同追求。当代社会安定和物质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养生需求。85%的疾病是慢性病。2011年统计表明,厦门市居民前10位疾病死因构成依次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中毒、内分泌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其他疾病、精神障碍、泌尿系统疾病。这些病大多属于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慢性疾病,可以通过改善不良生活方式来加以预防。注意养生此类疾病的发病率可以少70%。人口老化使养生成为个人和社会的迫切任务。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2010年9月10日发布《中国财政政策报告》指出,2011年以后的30年里,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呈现加速发展

2、态势,到203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到2050年,社会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2个纳税人养一个退休老人。http://www.176186.comhttp://www.quanxun567.comhttp://www.yulecheng123.nethttp://www.beijingjy.netyyy注意养生——健康十年各项研究表明:保持健康生活的人群比一般人群,平均增加6-10年的寿命。何谓养生?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所谓养,即保养、调养。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核心内容是保持良好生命状态,达到增进健康、预

3、防疾病、颐养天年的目的。天年:自然寿命,与人类的寿命、家族寿命和个人特点有关。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老而健康、老而智慧。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概念:健康是指一个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身体不虚弱的状态,而是包含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的全面的状态。五福临门“长寿”是命不夭折而且福寿绵长“富贵”是钱财富足而且地位尊贵“康宁”是身体健康而且心灵安宁“好德”是生性仁善而且宽厚宁静“善终”是能预先知道自己的死期。临命终时,没有遭到横祸,身体没有病痛,心里没有挂碍和烦恼,安详而且自在地离开人间。《尚书·洪范》三个角度看健康自我感受:自觉健康,

4、但是每个人对生命的感受有差异,养生应当提高对生命的感受力。西医诊断健康(体检健康)。中医诊断健康(舌象脉象健康)。养生法的分类基础养生(人类生命使用手册):基本内容:人类千万年来已经适应的健康生活方式。特点:人人适用,古今中外、中西医高度均认同。理论基础:进化医学的核心思想,只要健康生活,人类基本不会生病。大部分疾病是不恰当生活的结果。中医学养生:建立在中医学辨证论治基础上,以阴阳平衡为标准,因人而异地对身体状态的失调进行调整。调整正确有好处,调整错误有害。基础养生睡眠正常,起居有常心态平和饮食有节劳逸结合,适量运动回避不良的外环境因素避免不良嗜好睡眠睡眠是身体自我

5、维护的重要手段。睡眠要点:有规律。9-11PM入睡。自然醒。子午觉,即子时和午时需要处于睡眠的状态。越老越会睡。年龄大,睡眠短是常见现象,但是是病理现象。心态二类精神刺激有害健康:1、短时间而剧烈;2、长时间。失眠是精神刺激导致疾病的门槛。如果失眠了,可以选用:耳贴、中药和西药治疗。失眠的损害一般大于药物的损害。幸福是一种心态,知足常乐。常用穴位:心,神门,脑,失眠运动用则进,不用(动)则废。养形(形体)在动,养心(精神)在静。运动的二个层次第一层次,全身器官每天一遍的运动,尽量全身都动一遍,保持神经系统对形体的必要控制。太极拳、瑜伽、八段锦、体操。第二层次,每周几

6、次的剧烈运动。标准:1.运动到汗出、心跳和呼吸加速,对心肺功能有重大作用。2.运动后的第二天,神清气爽,不疲乏。因此,运动量必须因人而异。不同年龄的运动青少年必须大运动量以壮大体魄、增加体能。中老年需要每天、全面、柔和的运动,防止运动损伤。十人九痔您见过猪患痔疮?老人腰腿病多加强进化薄弱环节的补肾运动太极拳解决伏案工作引起的脊柱问题放松内脏的运动中国近代饮食三阶段吃得饱,追求吃饱吃得好,追求有肉吃的对,追求正确饮食误区:1、冷饮多。2、荤食多:荤食有营养,贵就是好,坐月子和儿童胖点好……饮食合理荤素问题食素者智,脑力劳动时偏吃素。食肉者勇,体力劳动时偏吃荤。年龄小偏

7、吃荤,年龄大偏吃素。回避不良的外部环境生物污染:病毒、细菌等化学污染:空气、食物、水等物理污染:电磁、噪音、光、极端温度等减少不良习惯吸毒抽烟过度饮酒不适当饮茶(不注意茶的性质与自己的体质是否符合)中医学养生目标:阴阳平衡。方法:调整阴阳平衡,用自然疗法对身体状态进行调整和干预。实施调整的前提:辨证,即判断身体状态失调的性质和程度。结果:调整正确有好处,调整错误有害。有病不医,常得中医(《汉书·艺文志》)。不调整是不好不坏的调整。调整的方法:食品、推拿、针灸、中药、西药。必须有中医学辨证论治理论作为基础。中医学的主要内容1、哲学基础(精气、阴阳、五行学说)2、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