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语文教育规律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遵循语文教育规律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ID:26984510

大小:5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30

遵循语文教育规律提高学生语文素养_第1页
遵循语文教育规律提高学生语文素养_第2页
遵循语文教育规律提高学生语文素养_第3页
资源描述:

《遵循语文教育规律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遵循语文教育规律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刘瑞英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第四小学015100语文课不仅仅是要教给学生语文知识,还要发挥好学科的工其作用,在字、词、句、篇四个方面进行扎扎实实的基础训练,使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积累语言材料、积淀语感经验。因此,学习语文重在积累,重在感悟,重在实践,重在获得。一、从“字”的学习上来说,要注重扎扎实实、规规矩矩有的人认为,字的教学是小学低年级的事情,到初中阶段就不必作重点要求。实际上并非如此,小学低年级到中、高年级学生学会了汉语言常用的汉字,奠定了语文阅读、写作的基础,到初中阶段,应该在更高层次上加强“字”

2、的学习和揣摩。离开了每一个生动的汉字,一切关于语文能力的奢谈都是空中楼阁。1.一字未晓不放过。在每一堂课的教学中,教师除了自己要进行具有指导性的范读、板书之外,要留岀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字”的训练。对于学生在朗读中出现的字音方面的差错,要马上给予指出,并要求学生将正确的读音标识在课木上。2.字放句中增理解。在字的理解上,要让学生将这个字带到句中去进行理解,去体会作者的独特匠心。比如《孔乙己》这篇课文,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排出九文大钱”中的“排”字,上课时笔者特意拿来了九元硬币。笔者说:“老师这里有九文大钱,谁来做一回孔乙己,在讲

3、桌上‘排’出九文大钱?”有的学生上来后,一下子把“九文大钱”反扣在讲桌上,显然,他把“排”理解成了“拍”,有的同学则把“排”做成了“摞”。在几次练习后,学生知道“排”原来是把钱依次撒出,在桌面上慢慢地排成一行。一个“排”字生动地显示了孔乙己穷而炫耀富裕的酸性,也表现了他诚实迂腐的性格。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对于遣词造句的准确牛.动性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和把握。二、从“词”的学习上来说,要注重厚积薄发、求新求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词语就仿佛是一块块富有生命的砖石,只有把这些砖石富有规律地垒砌在一起,才能建筑起•一幢幢或耸入

4、云天的高楼大厦,或精致小巧的亭台殿阁。1.在课堂上注意训练。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和背诵名篇的吋候,要注意关键词的诵读和记忆。在重点句式的教学中,更要抓住传递感情的重要词语,咀嚼、推敲,让其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结晶和喜怒哀乐的挚爱深情綻放出耀眼的火花,让学生身历其境,感动,共鸣,震撼,使这些词语成为学生语言中的一部分。2.在课外要注意积累。学生在课外阅读吋,很多佳词丽句在走马观花的浏览中被忽略了。教师要培养学生发现好词语、好句子,通过自己准备的笔记本随吋进行收集的好习惯。收集来之后,反复进行诵读、体会,在作文的吋候尝试着运用这些新结识的“词语伙

5、伴”、“句式伙伴”,不断提高自己作文描写的精确程度,增加自己作文的亮点。三、从“句”的学习上来说,要注重多重练习、脱U而出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句”犹如一个个组装好的零部件,只要胸有主旨,那一个个零部件就如同服从命令的士兵,鱼贯而入,组合成为一个个整齐而富有生气的段落,组合成为一篇文从字顺的文章。1.冇意提炼。如朱自清先生的名篇《背影》一文,全篇文字平平实实,但字里行间滲透着一种深切的怀念之情,十分感人。在教学这篇课文的吋候,笔者着重从朗读父亲的话语入手,让学生通过朴素真切的对话,体味父亲的一片爱子之心和儿子对父亲的思念之情。2.有意训练

6、。作为教师,在课内训练中要奋意识地进行一些句式训练,通过填空、造句、段落接龙等方法,使学生早一点摆脱作文腔,走出符合自己性情的创作风格。虽然学生在开始练的吋候会东拼西凑,其至不知轻重,犹如初学走路的孩童显得有些踉踉跄跄,但这都是成长的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阶段,只要坚持,就会形成自己独特的话风、文风。四、从“章”的学习上来说,要注重反复体味、“摹”篇布局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善于模仿,善于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认真钻研作者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挖到文章的宝藏。1.学文章的开头。万事开头难,写文章也是如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课

7、文或其他文学作品的吋候,要教会学生注意作者是如何直抒胸臆、打开局面的。从写法上来说,是“总分总”的“总写”开头,还是通过倒叙的手法,把最精彩的画面首先展示给读者的;从句式上来说,是犹如《史记》中最传统的“陈胜者,阳城人也”句式,还是用煽情的笔调,把读者带入优美意境的写法。在体味文章的吋候,要教会学生及吋进行总结和掌握,在写作的吋候能够学会运用。2.学文章的衔接。“文似看山不喜平”,作者叙述故事或者描写景物的吋候,不可能一口气写完。在叙述完一个故事、介绍完一处景物后,往往要歇口气,给自己也给读者留下冋味的空间,这种峰冋路转的功夫非常巧妙。教

8、师不能只是带着学生分析段落大意,更要注意作者在写作上的技法运用。这样在以后阅读的吋候,学生就能够掌握一些创作的技巧,在适当的吋候,学会“掉书袋”、“抖包袱”、“且听下回分解”。3.学文章的结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