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一节中药的采收

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一节中药的采收

ID:26985091

大小:242.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1-30

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一节中药的采收_第1页
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一节中药的采收_第2页
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一节中药的采收_第3页
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一节中药的采收_第4页
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一节中药的采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一节中药的采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章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 第一节中药的采收一、确定适宜采收期主要根据有效成分的积累动态与药用部分产量之间的关系来确定:1、有效成分有显著高峰期,而药用部分产量变化不显著时,则含量高峰期即为适宜采收期。2、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与药用部分产量高峰期不一致时,要考虑有效成分的总含量。二、中药采收的一般原则1、根和根茎类一般宜在植物生长停止,花叶萎谢的休眠期,或在春季发芽前采集。2、叶类和全草应在植物生长最旺盛时,或在花蕾时或在花盛开而果实种子尚未成熟时采收。3、树皮和根皮树皮多在春夏之交采收,易于剥离。根皮多在秋季采收。4、花类一般在花开放时采收。有些则于花蕾期采收。5、果实和种子应在已成熟和将成

2、熟时采收;少数用未成熟的果实。种子多应在完全成熟后采收。6、菌、藻、孢粉类7、动物类注意:保护野生药源第二节中药的加工一、产地加工1、产地加工的目的和要求目的:除去杂质、促使干燥、符合商品规格,保证药材质量,便于包装贮运。要求:达到形体完整,含水分适度,色泽好,香气散失少,不变异味(玄参、生地、黄精等须加工改变味道的例外),有效成分破坏少等要求。2、常见的加工方法(1)拣、洗(2)切片(3)去壳(4)蒸、煮、烫(5)熏硫(6)发汗二、干燥既利保证药品质量,也利包装、贮藏与运输。(一)常用的干燥方法1、阳(晒)干不宜采用本法的药材:含挥发油(宜<35℃)、易变色、有效成分易破坏、易爆裂者。2、阴

3、干适宜药材:含挥发性成分、或者含水量少的,或者已曝晒有五六成干且不宜继续曝晒的。3、烘干。烘干法一般温度以50℃~60℃为宜。对含挥发油或须保留酶活性的药材,不宜采用本法干燥。易变色的中药:可用石灰干燥器进行干燥。一般中药干燥后含水分8-11%即可。(二)中药干燥中新技术的应用红外干燥机、微波加热器等用于中药材加工,对提高药材质量,降低成本起到有利作用。一、药材的防霉 霉菌孢子,在适宜温度(25℃左右)、湿度(空气相对湿度在85%以上,或药材含水超过15%)、适宜的环境(如阴暗不通风的场所)、足够的营养条件下,即萌发。第三节中药的贮藏二、药材的防虫 药材因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糖类等,在适宜

4、的温度(通常为18~32℃左右)、湿度(空气相对湿度在70%以上,或药材含水超过13%),害虫比较容易繁殖。防治措施:1、物理措施:曝晒、烘烤、低温冷藏、密闭。2、化学措施:用低毒杀虫剂。3、药材同处存放防虫三、药材的其他变质情况及预防1、变色 原因:(1)酶引起的变色:成分的结构中有酚羟基,如含麻黄碱类、羟基蒽醌类、鞣质类药材(2)非酶引起的变色:氧化聚合、虫蛀霉变、高温、杀虫剂等防止办法:将药材干燥、冷藏、避光贮藏。2、走油 亦称“泛油”,是指含油药材的油质泛于药材表面,以及某些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的现象。走油原因:高温油质外溢、贮藏年久变质走油、受潮走油。3、其他:有效

5、成分容易挥散、有效成分久贮不断减少,或有效成分自然分解、风化失水。四、药材贮藏新技术1、气调贮藏:其原理是调节仓库内的气体成分,充氮或二氧化碳而降氧,使害虫窒息死亡。2、应用除氧剂养护药材利用除氧剂与贮藏系统内的氧产生化学反应,而将氧除掉。3、核辐射灭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