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采收加工与炮制应用

中药的采收加工与炮制应用

ID:39243078

大小:5.65 MB

页数:54页

时间:2019-06-28

中药的采收加工与炮制应用_第1页
中药的采收加工与炮制应用_第2页
中药的采收加工与炮制应用_第3页
中药的采收加工与炮制应用_第4页
中药的采收加工与炮制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药的采收加工与炮制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第四章生药的采收加工炮制与性能2第一节生药的采收与产地加工生药的合理采收应建立在对生药的道地性有充分了解的前提下,把有效成分的积累动态与药用部位的产量变化结合起来考虑,确定最佳采收期。一、确定适宜的采收时期有效成分的总量=单产量×有效成分%含量。总量最大值时,即为适宜采收期。3二、一般采收原则1.根和根茎类:宜在生长停止,花、叶萎谢时的休眠期,或在初春发芽前采收。但也有例外,如柴胡、明党参在春天采收较好,太子参在夏季采收较好;延胡索立夏后地上部分枯萎,多在谷雨和立夏之间采挖。延胡索42.叶和全草类:宜在花

2、蕾将开放或花盛开的植物生长最旺盛时采收,但桑叶须经霜后采收,枇杷叶、银杏叶由绿转黄采收。板蓝根银杏53.树皮和根皮:树皮多在春夏之交采收,根皮多在秋季采收。杜仲杜仲牡丹丹皮64.花类:花刚开放时采收,金银花、丁香宜在花蕾期采收;红花宜在花冠由黄变橙红时采收。川红花川红花金银花75.果实和种子类:果实宜在已成熟时采收,少数用未成熟的果实,如枳实。种子类应在完全成熟后采收。枳实皱皮木瓜86.菌、藻、孢子类生药:如麦角麦角在寄主(黑麦等)收割前采收,生物碱含量较高;茯芩在立秋后采收质量较好;马勃应在子实体刚成熟时

3、采收,过迟则孢子飞散。茯芩97.动物类、昆虫类生药,必须掌握其孵化发育活动季节。以卵鞘入药的,如桑螵蛸,则在三月收集,过时虫卵孵化成虫影响药效。在生药采收中要注意保护野生药源,合理采挖,计划采药。凡用地上部分者要留根,凡用地下部分者要采大留小,采密留稀,皮类生药不得环剥。10第二节生药的加工贮存一.产地加工:中药材产地加工或称初加工,是指从药用部位采收到形成商品药材的过程,一般不包括中药炮制。加工目的:纯净药材,去掉非药用部位与杂质等。按药典规定加工修制,便于干燥、包装、运输和贮藏。有利于贮藏、保持有效成分

4、,保证疗效。11各种药材加工原则1.根及根茎类药材:采后应去净地上茎叶,泥土和须毛,而后根据药材的性质迅速晒干或阴干。2.叶、全草类药材:一般含挥发油较多,故采后宜阴干,有的在干燥前须扎成小把,如薄荷。3.花类药材:除保证有效成分不致损失外,还应保持花色鲜艳,花朵完整。一般在采收后直接晒干,尽量缩短烘晒时间。124.果实、种子类药材:果实采后须直接晒干。种子一般在采收时多带果壳和茎杆。晒干后应除净,取出种子。5.皮类药材:一般在采收后除去内部木心,晒干,如远志,有的应切成一定大小的片块,有的还应刮去外皮粗皮

5、,有的宜阴干。6.动物类:品种不同,加工方法极不一致,一般兽皮须经整理切洗后迅速烘干或晒干。13二.干燥干燥的目的是及时除去药材中的大量水分,避免发霉,蛀虫以及有效成分的分解和破坏,保证药材质量,利于贮藏。(一)常用的干燥方法阳干:适用于肉质根类药物烘干:人工加温方法,以50~60℃为宜,抑制酶的活力(酶最适温度20~45℃)阴干: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花类、叶类及草类药材。(二)生药干燥中新技术的应用远红外加热干燥微波干燥14三.贮藏与保管(一)药材的防霉(二)药材的防虫(三)药材的其他变质情况及预防1.变

6、色:指药材质量发生改变而导致颜色发生变化.2.泛油:指含油药材的油质泛于药材表面以及某些药材受潮、变色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前者如柏子仁、杏仁、桃仁、郁李仁、当归。(四)药材贮藏新技术的应用1.气调贮藏2.应用除氧剂养护中药3.核辐射灭菌15第二节中药的性能含义:概括中药作用的性质和特征的基本理论主要内容: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和毒性16一、四气(一)含义: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又称四性。(二)标定四气的依据:1.与所治疾病的寒热属性相对;2.根据药物作用于机体的反应;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属于寒性或

7、凉性,如黄芩、板蓝根对于发热口渴、咽痛等热证有清热解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寒性。反之,附子、干姜对于腹中冷痛,脉沉无力等寒证有温中散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热性。(三)临床意义:指导治疗。热证用寒凉药,寒证用温热药。这是中医的一条治疗和用药原则。17二、五味(一)含义:辛、甘、酸、苦、咸五种药味(二)五味与药物作用的关系:1.辛味:行气、行血、发散以及芳香化湿,芳香开窍,芳香避秽。2.苦味:能泄(包括清泄、通泄、降泄)、能燥、能坚阴3.甘味:能补益、能缓急、能和中4.酸味:收敛、固涩5.咸味:软坚散结

8、、泻下利水渗湿(三)五味的标定依据:1.真实滋味2.药物的作用18三、归经:(一)含义:药物作用对机体某部位的选择性(二)确定归经的依据: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所治病证为依据而确立1.根据服药后药效应所在,或侧重于经络辨证或侧重于脏腑辨证2.根据脏腑之间的生克关系(三)临床意义:提高用药的准确性19经络能够沟通人体内外表里,在病变时,体表的疾病可以影响到内脏,内脏的疾病也可以反映到体表。20肺经病变,每见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