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阅读:从三个层面解读《沁园春·长沙》

拓展阅读:从三个层面解读《沁园春·长沙》

ID:26988897

大小:6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30

拓展阅读:从三个层面解读《沁园春·长沙》_第1页
拓展阅读:从三个层面解读《沁园春·长沙》_第2页
拓展阅读:从三个层面解读《沁园春·长沙》_第3页
拓展阅读:从三个层面解读《沁园春·长沙》_第4页
资源描述:

《拓展阅读:从三个层面解读《沁园春·长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从三个层面解读《沁园春长沙》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可以从三个层面来了解:政治背景。作为一个政治家、革命活动家,他总是和时代同呼吸同命运的。作为抒情言志的诗歌也恰恰表现了他们这种生活。本词写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经在广州正式成立。但共产党内部,对革命统一战线由谁来领导,产生了分歧。本词可以说是对这一问题的回答。这首词的上阕,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秋景图,然后提出“怅寥阔,问苍茫大地;谁主深浮?”诗人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该由谁来

2、主宰来表达对革命领导权归属问题的思考。而在下阕,回忆了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之后,作者写到“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是个问句,但实际上是对“主沉浮”的巧妙回答,要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革命风浪之中,急流勇进,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的大任。由于现代社会个性的张扬,人们不太喜欢从政治层面去理解问题。作为政治家兼诗人,在诗作中表现对政治问题的思考是很正常的。如曹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茸。我有嘉宾,鼓瑟吹

3、笙。明明如月,何日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思。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北方的实际统治者。《短歌行》感情充沛,格调悲凉,抒发了作者时光易逝、功业未就的苦闷,表达了作者要求招纳贤才帮助建功立业的愿望。一个政治家兼诗人,个人之情往往表现为家国之情。这是我们从政治层面上分析这首词。我们再来从事业层面看诗人的政治命运。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不仅没有出席,而且连委员都被选掉。19

4、58年毛泽东在对自己的诗词中作的一些“自注”中,曾言道:“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前夕,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从事革命活动,是诗人所从事所追求的事业。这时,诗人受到了事业上的第一次打击:被排挤出党中央。在挫折面前,诗人保持着怎样的精神面貌呢?我们通过解读一个字“独”来理解诗词。“独立寒秋”,“独”怎样理解?是“孤独”吗?是“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吗?看下文,“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深秋时节,诗人独自站在橘子洲头,看到湘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诗句中的“湘江北去”,平添了豪迈之气,甚至让人想到苏轼的“大江东去”,抹去了“孤独”的感觉。从句

5、式上来分析,这是个非正常语序和省略句。为什么采用这种句式?这和诗词受格律的制约有很大关系。和正常语序比,这种语序增强了难以言说的流畅美、韵律美、情趣美。这种美,不是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不是杜甫的“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是伟人湘江独立图,诗人置身于广阔的秋水长天之中,透露的是一种浩然之气。我们还可往下看:“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是什么样的景色?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远望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林点染如画;近看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无数船只争相行驶;仰视,雄鹰在升空展

6、翅高飞;俯首,怎儿在江水中轻快地畅游。宇宙中的万物都在秋天里生气勃勃地自由舒展,蓬勃生长。这幅图画,远近相间,动静结合。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此多姿多彩的景色恰恰表现了抒情主人公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下阕中写到:“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诗人回忆起了曾和当年的同学和战友,在橘子洲一带散步、游泳,畅论天下大事的事情。心在,梦想在;心在,希望在;心在,朋友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个有朋友的人内心永远是温馨。况且诗人和他们的朋友又有着如此激动人心的岁月。“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在这峥嵘的岁月里,作者和他的同学如

7、蔡和森、何叔衡、张昆弟等立志报国的知识青年,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是对“峥嵘岁月”、“挥斥方遒”的进一步具体化。面对“万山红遍”的美景,他们既赞叹锦绣河山的壮美,又悲愤大好河山的沉沦。于是,发表激浊扬清的文章,抨击黑暗,宣扬真理,鄙视军阀如粪土。在这一时期,毛泽东在长沙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和湖南自修大学,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等军阀的活动。特别是创办《湘江评论》,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

8、湖南地区做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诗人在叙事之后,进一步抒发个人情怀。“曾记否”,是对同学遥远的亲切的问候,深情的怀念,同时也是激励自己和一切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