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品德和社会从课堂回归生活

让品德和社会从课堂回归生活

ID:26997401

大小:59.4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30

让品德和社会从课堂回归生活_第1页
让品德和社会从课堂回归生活_第2页
让品德和社会从课堂回归生活_第3页
让品德和社会从课堂回归生活_第4页
让品德和社会从课堂回归生活_第5页
资源描述:

《让品德和社会从课堂回归生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让品德和社会从课堂回归生活品德是一个人走向成功至关重要的因素。每个人的成长轨迹,都会与其品性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好的品德处处体现出价值,会令家庭和睦、邻里互敬、朋友帮扶……可以说,优良品德是一个人的修养,表现在小事及细节方面,体现出谦让、关爱、诚实、勤劳等品质。既然品德对于一个人、一个社会是如此重要,那么如何让在校的孩子也能有好品德,走出门都能体现好素质呢?我觉得不仅仅要上好《品德与社会》这门课,更要让这门课程回归生活。正如曾经有人说过的:“告诉我,我会忘记;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与,我才会明白。”所以,在教学中一定

2、要立足生活、贴近生活,并让学生参与其中,使他们在学后还能将升华后的行为回归到生活中去。一、立足生活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品德与生活课标指出:“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意义的内容。”品德与社会课标也指出:“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的密切联系。”所以我们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把握教材的观点,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起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动态生成教学目标。要确立情感目标、行为与习惯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也就说教学最终目标是要指导儿童的实际生活,解决儿童在生活中面临的问

3、题,提升儿童的生活能力。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导向和归宿,教学要回归儿童生活,必然要求不仅根据教材,而且更需要根据儿童的实际生活状况、身心特点和发展需求来确定具体教学目标。二、选取素材要源于生活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应让学生从各种活动中、从生活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进行学习,反对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现在的新课程教材配有大量富有情趣、童趣的图片等课程资源,但不管怎么说,展现在学生面前的还是一些无声无息的材料,对于孩子来说,他们还是喜欢使图中的人物、文中的内容变得有血有肉。这就要求我

4、们教师做个有心人,探寻学生生活中的矛盾或焦点,设计成类似的情境(小口口、生活情境剧),把一些小故事拍成录像,一些学生一时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做成flash动画等,供学生探讨、解决,以实现激活学生生活、保证活动的指向性和有效性的目的,并以此充分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社会性品质。因此,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与学生展开面对面的对话,使学生不停地在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中体验、感悟、成长有一段学生放学回家的录像,行走过程中几人并排走、看书聊天、不按规定路线行走等等,是学生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课堂中,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很快找到了错误所在

5、。可是正确的做法是什么样的呢?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老师再进行概括、提炼,并播放正确回家行走的方式,使学生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有了一个再认知的过程,从而提升了他们的认知经验。我想,这几个镜头,将会在这个班级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也会极力避免这种危险的发生。三、品社课堂活动要生活化《品德与社会》课程基于案例、基于生活、基于情境、基于问题,适宜开展活动学习。教学,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让他们的心灵变得敏感起来、细腻起来。美国教育教学中流行这样一句话: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

6、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这句话很明白地告诉我们,作为《品德与社会》的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成为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平安回家》中,我采用视频的方法带领学生认识藏有交通标志的漫画,仔细观察交通图标,联系交通路线说说自己的发现,将认识交通标志与实际交通状况联系在一起进行学习、指引,学生很快明白了这些交通标志的实际含义和应注意事项。这比老师空口说白话来得具体、实在,不仅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空间,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给学生留下

7、的印象将是非常深刻、终身难忘的。四、学以致用,回归生活教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这是学习的最终目的。而真理是在实践中才能体验其价值和科学的,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能得到广泛的认同,这是儿童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儿童一贯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学校思品教学产生怀疑,削弱了教育的引导功能。品德与社会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是怎么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怎样的评价?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课上的认识,做到学以致用、回归生活。总之,围绕品社生活化

8、这一理念,我努力把生活引进德育课程中,因为我们面对的学生是活生生的,要让学生“动”起来,接受“活”的教育,闪烁“活”的思维;在“动”中去体验,在“动”中获得真知、培养能力,养成勇于创新、勇于探索的品质,也让课堂成为学生发展个性的舞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