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应从内容入手

作文教学应从内容入手

ID:27003139

大小:54.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30

作文教学应从内容入手_第1页
作文教学应从内容入手_第2页
作文教学应从内容入手_第3页
资源描述:

《作文教学应从内容入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作文教学应从内容入手郑利恩山东省平度市仁兆镇管村小学266700摘要:作文教学应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和恰当的形式,写出自己熟悉的事物,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作文就是用文字表达生活的一种形式,必须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善于积累,有所见,有所闻,并且有所想、有所感。这是我从事作文教学以来的点点体会。关键词:作文教学内容善于积累作文教学应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和恰当的形式,写出自己熟悉的事物,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一、从作文的性质来看口说称语,笔写谓文,作文就是用文

2、字表达生活的一种形式。作者要写,就必须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善于积累,有所见,有所闻,并且有所想、有所感。只有认识了事物,浸润其中,与周围事物进行交流,同呼吸共命运,才能有所感悟,日久生情,愈积愈浓,感情的波涛不断地冲击作者的心扉,使作者百感交集,不吐不快。因此,一篇优秀文章的孕育、诞生,绝不是一时心血来潮,也绝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作者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它必须经过下面的步骤:认识事物一一触景生情一一积聚感情一一一吐为快。由此可见,作文就是作者把从外部获得的信息有意或无意中进行储存、回忆、发酵、酝酿,去

3、其糟粕,取其精平,天长H久,或十年窖藏,或廿年窖藏,或百年窖藏,最终奉献给读者的一杯或一瓶或一罐醇厚甘冽、沁人心脾的美酒。一言以蔽之,作文就是将自己的情感、认识、理解、方法论融入对生活的表述和描述中,是对生活的再加工、再创造,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折射。有的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不注意让学生积累素材,不指导也不引导学生去观察、分析,一到作文课,就把题目一出,老生常谈式地简单一讲,既不能画龙点睛,也不能抛砖引玉,更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任凭学生涂抹诗书如老鸭。学生因为没有“厚积”,难有一发,只能凭空想

4、象,将此地片叶、彼处断枝强行嫁接,结果往往是方枘圆凿、破绽百出。有的腹中无物,无话可说,为应付交差,不得不搜肠刮肚,硬性地挤出几句话来充数,这样的文章必然是无病呻吟、干瘪无肉。这就是辛弃疾所说的:“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由于缺乏生活常识,有的甚至会出现“广州雪花大如席”这样的错误。上述的“感情”、“美洒”,其实都是指代文章的内容。二、从作文的成份来看白居易在《如元九书》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同理,一篇文章能否打动人心,不在于是否奋骈文俪句或华丽辞藻,重要的是看

5、作者是否抓住了事物的关键所在,描述的情节是否切合生活实际,抒发的感情能否引起读者的共鸣。李密的《陈情表》大家熟悉吧?文学史上,臣属给皇帝的奏议,以情真意切、倾诉肺腑感人的,常把诸葛亮的《出师表》和李密的《陈情表》并提;以获得高难度、高效率奇功的,则常把李斯的《谏逐客书》和李密的《陈情表》同论。强烈的感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李密上书的对象晋武帝,是一个众所周知的虐君。晋武帝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一手残酷镇压政敌,一手笼络前朝旧臣。李密是为“辞不赴命”而上书的,李密的表是动之以情的,那真可谓缠绵悱恻、

6、凄婉感人。他完全撇开公事,无论是述自己的孤苦无依之情,还是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都是通过叙事来表达的。而自己对朝廷恩遇的感激和对武帝的忠敬之心,也是以充满情感的笔调来写的。因而虽违圣命,但在上召下逼的窘况中诉说衷情、大事渲染,不但不受诛戮,反而深得同情,获得赐两个女仆服侍祖母的险恩。你能说皇帝不是为情节所打动、被感情所感染的吗?你能说感情不是晋武帝在阅读文章内容吋所生发出来的吗?三、从内容与形式的轻重来看八股文,是中国明、清两朝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特殊文体,冇固定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

7、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它专讲形式,没有内容,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面,连字数都有一定的限制,人们只是按照题0的字义敷衍成文。明清取士,以科举为重,而科举又以八股文为主,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于是教育重心当然就完全放在如何教八股文与如何做八股文上了,严重束缚了学子的思想与才华。“八股取士”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摧残了文化的传承。所以,明末清初大儒顾炎武说过: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效。可见,作文应注重内容,根据

8、内容来确定采用何种形式。如果不顾内容是否需要或无视两者格格不入,一味地追求形式,那就会以形式戕害内容,那就是当代版的八股文了,人也就成为不识吋务的迂夫子了。当然,我们提倡从内容入手,并非意在否定形式的重要,相反,我们应该在重视内容的前提下再讲宄一下形式。宝珠装美椟,总比宝珠裹敝衣要好吧?“文质彬彬”这个词,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用到,可它的原意是说“文”与“质”都彬彬有礼,是讲究内容(质)与形式(文)的高度完美的有机统一。可见古人也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谁的文章如果能达到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