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胯部动律在敦煌舞蹈中的审美价值

探析胯部动律在敦煌舞蹈中的审美价值

ID:27044193

大小:5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30

探析胯部动律在敦煌舞蹈中的审美价值_第1页
探析胯部动律在敦煌舞蹈中的审美价值_第2页
探析胯部动律在敦煌舞蹈中的审美价值_第3页
探析胯部动律在敦煌舞蹈中的审美价值_第4页
探析胯部动律在敦煌舞蹈中的审美价值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析胯部动律在敦煌舞蹈中的审美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探析胯部动律在敦煌舞蹈中的审美价值  摘要:敦煌舞蹈是一种娱佛的舞蹈,是从印度传来的、中西文化相结合产生的舞蹈。在敦煌舞中,胯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审美基因,它体现着中国汉文化与西域文化、印度佛文化的融合,并且胯是敦煌舞形成自身独特风格特征的很重要的方面。因此我们在敦煌舞蹈的训练和剧目创作中,应重视胯的作用,将胯这一审美基因在今天敦煌舞的舞蹈训练与创作中发扬光大。  关键词:舞蹈;敦煌舞;来源  一、敦煌舞中胯的来源和文化背景  敦煌舞是娱佛的舞蹈,而不是艳舞。中国古代流传的舞蹈中,敦煌舞有着它自身的与众不同,因此带给人

2、一种新奇的感觉。  在资料中记载,敦煌是丝绸之路上的名城,是中西交流的前沿,是中西文化传播的集散之地。在这里,各种文化互相融会,汲取养分,因此,有着深厚中原文化底蕴的敦煌舞才呈现出多姿多彩,精彩纷呈的景观。可以说,敦煌艺术是以汉文化为基础、融会了中西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结晶。这一点,我们在敦煌石窟绚丽多彩的壁画上就可以看出来,中外交流的深刻广泛在这里有着很好的体现。尤其,我们从石窟的壁画上还可以明显的看到印度艺术和西域文化的特征,并且可以强烈的感受到它们是与中国的审美心理与情趣相贴近的,所以,敦煌舞蹈可以说是印度文化

3、和中原文化的集合体。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它是佛教艺术的宝库,就坐落在敦煌县城东南二十五里的鸣沙山下。它是公元一世纪左右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佛教艺术随之发展后建立起来的。我们在这些洞窟的壁画中看到的乐舞,可以说是继承汉、魏晋以来的乐舞艺术成就,经过北魏、隋、唐至宋、西夏、元代的演变和发展的各阶段,自成一个具有不同历史时代和不同风格特色的乐舞的艺术体系。在唐代,乐舞呈现着绚丽繁荣的局面,形成我国舞蹈史上的黄金时代,除了唐初一百多年间社会安定,经济情况比较良好,在文化上继承发扬了前代的优秀传统外,也是由于进行了空前频繁

4、的文化交流。唐代乐舞就是在我国中原乐舞的基础上不仅融合了国内各民族、各地区的乐舞,特别是西部地区兄弟民族的乐舞,而且吸收了外来乐舞,特别是中亚、印度等地的乐舞因素而形成的。它是在长期的文化交流中,在肥沃的中原乐舞文化的土壤上结出的丰硕之果。敦煌壁画就保存了这个中外乐舞交相辉映的迹象。  敦煌壁画中的乐舞,出现的大多是静止的或某一动作过程的一刹那,舞姿是极其丰富多彩的,但我觉得,在视觉上,总让人离不开体态的一大部位胯。壁画上的很多舞姿其实都是由胯的扭摆来完成的,然而,胯这一体态的呈现却是和印度的佛教艺术分不开的。  

5、佛教和佛教石窟艺术,是从印度经中亚及我国的新疆传到敦煌的,但结合我国的艺术,形成了敦煌的佛教艺术。所以在早期敦煌壁画中,可以明显的看到印度佛教艺术的影响。比如,北魏、西魏、北周的壁画中的天宫伎乐,那上身袒裸,丰乳细腰和胯的扭摆的舞姿,和经变中舞伎赤脚而舞,都具有印度舞蹈的特点。然而,我要强调的是敦煌舞蹈它是娱佛、礼佛的乐舞,并不是艳舞。因为,它是为了表现舞蹈者们是生活在极乐净土的,所以,他们大部分上身裸,下着裙,绝大多数赤脚。  在我看来,敦煌舞蹈中它自身个性的突出,除了它受特有的文化背景的影响外,对于壁画上的舞姿

6、体态来讲,胯的扭摆作用也不可忽视。前文提到,壁画的舞姿中有扭摆的舞姿,而这些扭摆的舞姿脱离了胯的扭动是完成不了的,并且还有很多壁画中的舞姿是呈现S形的体态,S体态少了胯也是完成不了的,可见,敦煌舞中不可缺少胯的运用。  二、将敦煌舞与古典舞、汉唐舞进行比较  我们知道敦煌舞是以石窟壁画上的舞姿作为基础的,它在舞蹈风格上与以往的中国古典舞中的身韵舞派和汉唐舞派有着很大的不同。比如说,古典舞身韵派的主要运动规律是划圆,汉唐舞派的舞姿基本上是成倾斜的Y字形,是处在一种失重状态下的,而敦煌舞也具有它自身的运动规律,这就是S

7、形的曲线运动规律,只有遵循了这一规律,编出来的舞蹈动作才像敦煌舞,风格才对劲。那么要表现S形的这一规律,自然少不了胯的运用,否则身体的S形呈现不出来。所以,与古典舞的训练相比,敦煌舞训练时必须注意运用这一规律,充分利用胯的表现,使敦煌舞的风格更突出,更具有它自身的味道。  另外,敦煌莫高窟作为佛教艺术和丝绸之路上的产物,必然带有许多的异国风情,比如:印度、东南亚、阿拉伯、埃及、希腊色彩的东西,是因为当时唐朝政治开明,经济繁荣,在对待外来文化上具有兼容并蓄的博大胸怀和气魄,所以洞窟上的壁画十分形象的反映出了这一点。当

8、然,舞蹈家们发展敦煌舞动作的同时,也是利用了中国舞蹈的规律,创作了具有中国气派,适合中国人欣赏习惯的敦煌式舞蹈来,因此在训练方式上与古典舞还是有很多相同之处的。但我觉得两者在表演风格上又有着很大差别,首先,敦煌舞受当地地域和宗教的影响,形成了强烈的风格特点;其次,是因为敦煌舞吸取了多种外来的舞蹈风格,形成了独有的S形体态。因此,敦煌舞与古典舞相比,它打破了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