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人才资源一体化协同发展近况

京津冀人才资源一体化协同发展近况

ID:27105261

大小:5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1

京津冀人才资源一体化协同发展近况_第1页
京津冀人才资源一体化协同发展近况_第2页
京津冀人才资源一体化协同发展近况_第3页
京津冀人才资源一体化协同发展近况_第4页
京津冀人才资源一体化协同发展近况_第5页
资源描述:

《京津冀人才资源一体化协同发展近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京津冀人才资源一体化协同发展近况摘要:自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提出以来,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协同发展战略也随即提出,为了加快人才资源一体化战略的落地执行,国内众多学者纷纷对其展开了相关研究。文章通过知网平台,对近5年来关于京津冀人才资源一体化协同发展研究的文献进行了整理研究和综合述评。中国3/vie关键词:京津冀人才资源文献研究自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提出以来,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战略也随即提出,众多学者纷纷对其展开了相关研究,通过文献检索,截至目前,近10年来关于京津冀人才一体化研究的文献有近865篇

2、。一、主要研究内容近年尤其是近五年来,学者们的研究主要从人才流动、一体化的必要性、机制体制、对策策略、开发合作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如刘海云等(2015)在加快推进京津冀人才一体化的对策研究中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区域人力资源协调发展机制;要加强并完善教育财政投入;要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战略;要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要完善人才流动政策,实现错位互补。张卓等(2015)在建立京津冀高层次人才信息系统的构想中指出可以为高层次人才分类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佟林杰等(2015)在京津冀区域人才特区建设的实现困境与路径选择中

3、指出可以通过理念重构,实现人才自发聚集;通过搭建载体,健全人才特区运行机制;可以通过制度完善,提升人才特区使用效益等实现人才一体化。就现有的政策而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指出“鼓励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兼职、定期服务、技术开发、项目引进、科技咨询等方式进行流动”,支持科研人员到企业从事技术开发,并由财政资金落实柔性引进高端人才的待遇。在战略层面,关于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和人才资源一体化协同共享问题,从国家到地方再到大众,已经达成完全共识。在战术层面,人们对通过何种方式,哪些途径,

4、哪些领域,哪些部门,如何合作等实现京津冀人才资源一体化讨论的比较多,涉及内容也比较丰富,呈现的是百家争鸣局面。而在战役层面,基本没有人进行研究和阐述,尚属空白�I域。由于京津冀人才一体化的时代性和特殊性,目前,国外文献中就京津冀人才一体化的研究尚未检索到相关内容。二、协同发展的历程1.萌芽探索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03年期间,北京、天津、廊坊、唐山和秦皇岛等地的民间团体和单位自发进行临时性、局部地区的人才合作,形式简单,内容狭隘,聚集力弱,彼此相对封闭,一体化程度低,尚未形成融合互动的发

5、展格局。2.稳步推进阶段。从2004年开始达成的旨在推进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的“廊坊共识”至2013年,京津冀区域人才合作稳步推进,取得了不少积极成果。3.全面发展阶段。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其重要讲话中深刻全面地阐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点任务、推进思路和重大意义。自此,京津冀区域人才合作进入了全面发展的快车道,不仅拓宽了人才合作领域,加强了合作的统筹协调力度,政府主导推动作用也越发明显。三、问题及原因分析1.合作领域狭隘局限,传统思维有待继续打破。在一个时期内,京津冀三地政府部门把合作的

6、关注点更多的放在的交通、产业链合作、环境治理三大领域,而对能够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人才开发合作重视程度不够。从近年来人才合作的内容来看,仍旧是围绕人才招聘信息共享、人才网站互联、人事代理和人才派遣业务互助等人才市场建设的相关领域展开,合作领域范围狭隘局限。2.政策衔接不通畅,尚未形成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京津冀三地的人才政策衔接不通畅,公共政策服务平台的构建较为缺乏,制度性障碍尚未突破。一是户籍和社会保障制度不能完全对接。京津冀各地经济、文化、科技水平参差不齐,其中京津地区人才济济、科技领先、经济发

7、达,而河北的整体实力则略显薄弱。同时,社会保障、户籍制度、福利待遇、学术环境和机遇等方面限制,使得区域内各类人才流动性比较低。二是人才政策开放力度较小。京津地区引才主要倾向国际和国内发达地区,对区域内人才开放力度较小且准入门槛偏高。三是区域内人才政策不配套。虽然京津冀都各自形成了人才工作的政策体系,但尚未制定人才方面统一的发展规划,而且具体政策制度也缺乏协调和配套,因此制约了区域内各类人才的合理流动。3.教育资源失调,合作积极性不高。京津冀三地各自为政,培养人才的资源配置差距巨大,区域内亦缺乏协调

8、的人才发展目标,导致有效的人才合作机制难以形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5年提供的数据,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数量北京是天津的2.35倍,是河北的1.44倍;每十万人口各级学校平均在校生数北京是天津的1.27倍,是河北的2.59倍。从人才载体建设看,“211”全国重点高校北京有27所,天津4所,河北仅有2所,其中1所位于天津市内,1所为北京高校的分校区。4.产业结构急需调整,人才市场相对分割。从产业布局的角度来看,京津冀区域基本以传统的钢铁、煤炭、建材、重型机械、汽车等产业为主,但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