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前路手术治疗邻近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两种前路手术治疗邻近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ID:27132853

大小:8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1

两种前路手术治疗邻近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分析_第1页
两种前路手术治疗邻近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分析_第2页
两种前路手术治疗邻近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分析_第3页
两种前路手术治疗邻近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分析_第4页
两种前路手术治疗邻近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两种前路手术治疗邻近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两种前路手术治疗邻近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分杨建国崔亮李小伟武海军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0【摘要】目的探讨双节段前路椎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cervicaldiscectomyandfusion,ACDF)和单节段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cerGvicalcorpectomyandfusion,ACCF)两种前路手术治疗邻近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0年1月到2013年9月我院骨科收治的110例邻近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屮按入院编号

2、随机选取55例设为观察组,采用双节段前路减压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治疗,将另外5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单节段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ACCF)治疗.对比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屮出血量、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及融合节段高度、术后融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屮出血量、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少,P<0.05.术后随访1一2年,所有患者均成功融合.观察组患考融合节段高度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临床上使用ACDF

3、和ACCF治疗邻近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效果均较为显著,但ACDF手术操作更为简便、安全,术后并发症较少.【关键词】邻近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内固定;椎体次全切除,椎间盘切除【屮图分类号】R6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323—01脊椎型颈椎病是患者在长期不良姿势或剧烈运动影响卜因颈椎椎体退变及相邻软组织退变导致脊髓受到直接压迫,且导致脊髓出现缺血、坏死等病理变化,进而引起患者脊髓功能出现障碍而致病[1].本病多发于55岁以上的人群,发病隐匿,总体上呈进行性发展,晚期

4、可发生神经系统不可逆损害,形成较为严重的残疾.邻近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属于脊髓型颈椎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随着我国老龄化现象的加剧,邻近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升高.临床治疗该病使用前路手术较多,此研究中对患者采用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以期观察邻近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治疗效果.现将临床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到2013年9月我院骨科收治的110例邻近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冇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査符合?骨科疾病诊断标准?中关于脊髓型颈椎病的相关诊断标

5、准,均属于邻近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经正规保守治疗无效;排除二次手术患者;重要器官无严重疾病;均无严重精神疾病,能与人正常沟通;均签署知情Ml意书.研究对象中男女比为59:51,年龄54-76岁,平均年龄(64.7±4.5)岁;病程6个月一4年,平均病程(2.4±0.2)年.按入院编号从110例患者中随机选取55例设为观察组,将另外55例设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一般资料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具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1.2方法所有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前均先进行食管及气管

6、推移等相关训练,减少术后患者喉头水肿、痉挛等并发症发生;指导患者进行排尿、排便练减少患者排尿困难而长期使用尿管,从而引起尿路感染.所有患者治疗吋均进行全麻,取仰卧位,于患者颈部右侧行切U,切UI长约4cm,逐层进入,显露椎体,使用撑开器撑开椎间隙,以便进行下一步手术操作.观察组患者给予双节段前路减压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治疗,切开患者椎间隙,用髓核钳置入,分次将病变髓核摘除,使用刮匙将残留髓核、周边软骨板刮除,减压后,选取合适自体减压骨塞入PEEK融合器,然后将融合器置入患者椎间隙.另一椎间隙也使用同种方法

7、进行处理,处理完毕后使用锁定钢板进行颈前路固定[2].对照组患者采用单节段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治疗.先确定患者病灶,于椎间隙中将破碎椎间盘组织取出,将病灶椎体部位与韧带间隙分离,将增生骨赘咬除.使用冲击式咬骨钳除去扩张减压槽,保证去除完全,椎体后方使用椎板咬骨钳潜行减压.在钦网中置入自体减压骨,并将其置入椎间隙.锁定钢板颈前路固定.术后对患者进行抗感染、营养神经及对症治疗,并严密观测患者生命体征及临床表现,保证患者胶体渗透压处于稳定状态.术后2d拔除引流管,并使用颈托保护颈部,视实际恢复状况进行适度功

8、能锻炼[3].1.3观察指标治疗结束后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统计患者植骨融合状况.使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者疼痛状况进行评分.最后一次随访使用X线检查患者融合节段高度.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状况.植骨融合标准:使用X线对患者进行检查,融合节段间相邻两棘突间无异常活动状况,椎体上下界面间未显示透亮带,能通过检査看见骨小梁呈生长状态[4].1.4统计学方法上述观察组和对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