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伤科黄药水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观察及护理

自制伤科黄药水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观察及护理

ID:27151646

大小:66.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1

自制伤科黄药水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观察及护理_第1页
自制伤科黄药水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观察及护理_第2页
自制伤科黄药水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观察及护理_第3页
资源描述:

《自制伤科黄药水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观察及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自制伤科黄药水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观察及护理陈延芳封月勤(北海市中医医院,广丙北海)【摘要】目的:观察自制伤科黄药水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效果。方法:将静脉输液外渗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用50%硫酸镁湿敷患处;观察组采用木院研制的伤科黄药水湿敷患处,观察两组效果。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6%,对照组为8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伤科黄药水对静脉输液外渗护理干预效果确切。【关键词】伤科黄药水:静脉输液外渗;观察护理【中图分类号】R573【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02-01

2、88-01静脉输液外渗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难题,与药物的刺激性、病人血管的通透性有关;轻者表现为局部组织红、热、痛,重者导致组织溃疡、坏死、引起机体局部软组织损伤,增加病人痛苦,也是引发护理纠纷的关键因素之一[1]。我们运用木院自制的用于骨折病人消肿的伤科黄药水,湿敷治疗输液外滲后软组织局部肿痛的患者,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骨科2个病区2014年1月〜2015年1月静脉输液外渗患者,共120例,男72例,女48例,年龄60〜92岁,按单盲随机化原则,随机编号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外渗部位均为四肢,局部肿胀直径>;2.5cm

3、;导致发生外渗的药物有抗生素、高营养液、中药制剂、脱水剂等,治疗组患者局部外敷伤科黄药水,对照组患者局部用50%硫酸镁湿敷。将两组分别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发生静脉输液外渗的患者立即停止输液,换部位穿刺,并根据分组釆用不同处理措施;观察组:用4层纱布1块,浸于伤科黄药水,拧至以不滴水为宜,覆盖于患处,湿敷范围超过水肿边缘2cm,采用保鲜膜包裹并用胶布固定,每隔2-3小时更换一次,待局部肿胀消退,停止湿敷。对照组:用4层纱布1块,浸于50%硫酸镁溶液,拧至以不滴水为宜,覆盖于患处,

4、湿敷范围超过水肿边缘2cm,采用保鲜膜包裹并用胶布固定,每隔2-3小吋更换一次,待局部肿胀消退,停止湿敷。均将患者患肢抬高于心脏20〜30cm,促进静脉血回流。患者下床活动吋避免患肢下垂姿势,以免因重力作用加重水肿,湿敷过程中密切观察皮肤的颜色、疼痛的程度、红肿情况;在治疗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用温和的语言主动安慰患者,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介绍湿敷的作用、0的和意义,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及吋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操作吋动作轻柔。1.3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1.3.1观察指标观察两组进行护理干预后肿胀、疼痛等症状、体征改善情况。1.3.2疗效判断标准分治愈、有效、无效三种。治愈:24

5、h内全部水肿完全消退,淤血疼痛消失,血管行径显露、弹性恢复;冇效:48h内水肿消退,淤血疼痛消失,血管行径显露、弹性恢复;无效冰肿消退吋间>48h,仍有淤血、疼痛,血管弹性恢复慢[2】。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见表1)表1对照组与试验组治疗效果比较[例%]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3讨论现代医学认为输液外渗肿胀机理为:(1)血管受到药物的化学刺激,一方面血液成分发生了改

6、变,另一方面通过药物直接刺激引起炎症介质的释放以及使血管内壁受损通透性升高,这种致炎介质如果未得到及吋控制和(或)消除,炎症介质作用超过了机体的自我再生和修复能力,导致组织的进一步损伤,其至器官功能障碍[3]从而引起炎症反应。(2)药物持续滴注,胶体渗透压降低。(3)液体静压增加。(4)继发感染,因细菌及其毒素的作用,炎症细胞的聚集及炎症介质的释放,造成血管通透性升高,而发生组织水肿。中国传统医学认为,输液引起静脉穿刺伤及局部脉络血行不畅而成瘀,淤血阻滞不通则痛,淤血内蕴致发热,局部发红。筋脉破损,血溢脉外,恶血留内,气血凝滞,流通不畅,血行之道阻滞不通,造成气血运行失常,不通则痛

7、。瘀积不散,瘀血积于皮肤腠理则肿。《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气伤痛,形伤肿,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其病机皆为“形伤肿、气伤痛”。治宜消肿止痛,散瘀通络。病人发生液体外渗时,护士常常选用50%的硫酸镁局部湿敷50%的硫酸镁可以显著改善外渗局部的血液循环阻断神经肌肉传导松弛血管平滑肌促进血管扩张从而减轻炎性反应,但值得注意的是50%的硫酸镁只适用于等渗和低渗性溶液的外渗处理。罗小珍等人[4]应用吊钟花及红砂糖混合外敷,刘万清[5]应用新鲜鱼腥草外敷,研究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