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学史课程教学思路新探

日本文学史课程教学思路新探

ID:27203992

大小:5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1

日本文学史课程教学思路新探_第1页
日本文学史课程教学思路新探_第2页
日本文学史课程教学思路新探_第3页
日本文学史课程教学思路新探_第4页
日本文学史课程教学思路新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日本文学史课程教学思路新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日本文学史课程教学思路新探日本文学史课程教学思路新探  近年,我国的日语教育蓬勃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新时期的日本文学教学研究也走过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但是日本文学史课程与其他各科相比相对滞后,很难反映中日文学交流的实际状况。本文拟从日语学科建设的角度,从多方面对这些年来我国日本文学史课程的教学得失进行分析,探讨建立东亚汉字文化圈视域内日本文学史课程教学的新思路。  一.汉字文化圈中的日本文学史  首先,日本文史具有不同于其他国别文学史的特性,这和中日文化、文学交流的特性是密切相关的。关于中日的文化交

2、流,日本学者加藤周一有段精辟的论述:在将近两千年的日中交流关系当中,中国的影响在古代是压倒性的,那以后就一直强劲地波及日本。进入近代以后,虽然从日本到中国的影响有一些回流。但是中国对日本压倒性的文化影响,从文字,从建筑,从法律,从城市规划,在一切方面,都进入到非常深的层次。而这又是不带军事占领的。这样的例子恐怕是再没有的。他还举出罗马帝国来与中华帝国对照,指出古代罗马在征服整个欧洲的时候,就实行了军事占领,甚至连英国也是。由于罗马帝国统治了英国,当然文化上的强大影响也就进来了。就从语言上看,拉丁语进入了

3、英语。然而,中国对于日本,并没有军事占领的企图。从我国汉魏时代就已经开始的中日文化交流,是两国人民共本文由.L.收集整理同参与和推动的。从那时直到19世纪末,都可以算是古典型的中日文化交流阶段。中日文化交流在这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都是以单向交流为主的模式。这一时期的日本文学,从汉风讴歌时代到国风文学的勃兴,从平安时代初第一个汉文学高峰到五山汉诗文,可以说日本文学发展的每个时期都与中国文学、文化的东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部日本文学史(尤其是日本古典文学史)就是一部中日文学的交流史、影响史,而且这种交流和影

4、响往往又是单项的,她总是以日本文学、文化对中国文学、文化的摄取为中心。  需要指出的是,汉字在两千年中日文学交流乃至在整个东亚文化交流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媒介作用,从而形成了一个所谓东亚汉字文化圈。正因为如此,这使得中日两国人们至今还能很轻松地阅读对方一千五百年前的作品,而围绕两国文化、文学的某些误解也因为汉字的隐蔽而延长了破解的时间。  中日文学交流的特性也是古代东亚文化发展的主要模式,我们应该抛弃狭隘民族主义的立场,从整个东亚各国文化、文学发展的角度对东亚国别文学史做出自己的解读和阐释。只有建立在东亚

5、汉字文化圈整体范围内的,反映这一汉字文化圈内部文学的横流与纵变的国别文学史的教学和研究才是适应当前世界范围内文学、文化交流碰撞的最为有效的方式。  二.日本文学史的教学与研究状况  目前我国日本文学史的教学和研究又是怎样的一个状况呢?它是否能与日本文学史的性质相适应呢?下面我们就这些问题做具体的分析考察。  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的日本文学教育和研究如枯木逢春,甘霖润物,进入播种希望的季节。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的成立,《日本文学》和《日语学习与研究》的创刊,为热心日本文学教

6、育和研究的学人准备好一块举趾扶犁的田地。为数不多的老学者余兴正高,初生牛犊的青年人乐在参与,日本文学研究迈出了学术化的第一步。  起步阶段的日本文学研究主要以日本文学的翻译、介绍为中心。这一时期,关于和歌、俳句翻译的讨论,犹如百鸟闹春,为播种的季节带来了满天生机。其标志性事件便是八十年代初以《日语学习与研究》为阵地而展开的一场关于和歌、俳句的翻译和欣赏问题的大讨论。这场讨论持续时间之长,参加的日语教学与研究人员之广泛,影响之深远可谓空前。从此开启了我国日本文学教育和研究的新时期。  与老一代日本文学研究

7、者以翻译、介绍日本文学而开启的我国日本文学研究的新篇相适应,三十年来,我国的高校日本文学教育也基本是沿着这样一条主线进行的。教材方面,起初以使用日本原版文学史教材为主,其原因之一是当时的师资力量还不足以组织大量的人力物力编写出自己的教材,另外,处于中日邦交正常化早期的各地方政府都与日本地方自治体建立了友好关系,几乎所有高校都不同程度地接受日本的图书资料援助,其重点之一便是教材的援助。近年来,随着我国日语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这一情况有所改观,出现了一批自编教材,如《中日古代文学交流史稿》、《近代中日文学交

8、流史》、《日本古典文学赏析》等。但是,这些教材要么编写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要么教材内容是以作者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发表于《日语知识》的古典之心系列文章为主改编而成,是我国早期受西方文史分科的学术方法和前苏联阶级文学概念影响下的产物,不能全面体现中日文学交流的全貌。  进入新世纪,随着日本教育的蓬勃开展,越来越多的留学人员不断回到国内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给我们的日本文学研究教育刮进了一股新风。他们把日本的学风引进国内,改变了国内日本文学长期以翻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