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人游玉英》ppt课件

《导读人游玉英》ppt课件

ID:27204961

大小:557.50 KB

页数:48页

时间:2018-12-01

《导读人游玉英》ppt课件_第1页
《导读人游玉英》ppt课件_第2页
《导读人游玉英》ppt课件_第3页
《导读人游玉英》ppt课件_第4页
《导读人游玉英》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导读人游玉英》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導讀人:游玉英10年後的台灣本書作者楊照先生李明駿先生筆名楊照,1963年生,台北市人。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曾是民進黨國際事務部主任,現為美國哈佛大學史學博士候選人、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約聘助理研究員。目前任職於新新聞週刊總編,著有小說《大愛》、《暗夜迷巷》,散文《為了詩》、《悲歡球場》、《場邊楊照》,文學文化評論集《我的二十一世紀》、《知識份子的炫麗黃昏》、《流離觀點》、《問題年代》等楊照是一位創作力相當旺盛的作家。他的小說作品,包括長篇、中篇和短篇。他雖然寫得多,作品都具有一定的水準,充分展現出過人的才華。十年的遠見思考封面與封底副標題:一場預測臺灣未來前途的深沈思

2、考「台灣最大的危機不在於中共武力犯台,而在於快速地從全球化世界體系中被邊緣化。」而更嚴重的問題,我們失去了替未來準備的習慣,未來思考在這個社會快速消逝中。不問百年,就問十年之後,2015年臺灣會變怎樣?最好和最壞的情境都有可能。然而只要我們願意,就大有機會從歷史觀點,準確整理出最關鍵的變數,提早為未來的境遇作準備。今年的新聞,是明天的歷史?P7-9作者的背景是學歷史,現從事新聞工作。認為目前的新聞事件只是個掌故,和真正的歷史是有段距離的,掌故只是片段、瑣碎的,歷史要有判斷、重要性的中心論旨,歷史是選擇記錄、描述有關改變時代,改變人類經驗敘述。歷史學家的使命是能找出重

3、要主題,書寫銓釋曾經發生過的重要人類經驗與意識。新聞評斷是值得今天當下社會留心瞭解的、重要的事件,但百分九十新聞會隨著時間的過去而失去其重要性。歷史的思考模式要有長遠的時間架構,有未來歷史的視野,用未來歷史檢驗現實,對現實提出警告,要求現實為未來作準備。思考模式是一百年後這件事是重要的嗎?一百年後會怎樣銓釋這個事件,這段過程?新聞工作者要能從新聞中整理出意義,不是現實意義,是歷史意義。本書主要目的是要預測台灣,為十年後的境遇提前作準備。如果提前走不同路,做不同做準備。台灣真的可以堵掉危險?還是能創造幸福?台灣三大問題我們失去了替未來作準備的習慣,「未來思考」在這個社

4、會快速消逝中,在這個夏日歡唱享樂「蚱蜢型」社會中,冬天來臨時該怎麼辦?我們可以不相信未來能作計畫、過程能作控制,卻不該因此放棄幫未來預作準備,為未來找出缺失與危機。一、台灣最大的危機不在於中共武力犯台,而在於快速地從全球化世界體系中被邊緣化。二、厭惡中國、抵禦中國的代價,會讓台灣沒有籌碼沒條件抵禦中國。三、阻擋被封閉、鎖國的趨勢,拒絕被邊緣化,保存台灣擁有的多元異質性,拒絕一元同質的壓迫性力量。挑戰問題三大關卡台灣人能不能擺脫惰性,擺脫目前製造著無奈與無力感連環套?(輸家情結)我們能不能提升沈淪中的生命與文化品味?(要重新認識人類文明的美好)台灣能不能不要蔽帚自珍,

5、面向世界大膽開創?(開創性、前瞻性)本書分配序章和終章是想像的兩種2015年後的台灣圖像:序章:假設我們什麼準備都不做,那麼十年後,會面對什麼樣的時局呢?終章:假設如果我們真的能找出對的方法,做好準備,那麼臺灣雖不會變天堂,卻有機會蛻化成美麗、祥和、繁榮的健康社會。第二章至第六章分別針對兩岸關係、民主政治、社會文化、生計產業和國家體制,分別敘述以不同面向進行思考。「十年的遠見」思維,為的是讓更多「十年後的臺灣」的討論與想像成為可能,多元的想像,才能創造我期待我夢想的多元未來。2015年的台灣-鬧劇與悲劇的台灣P25-41人口負成長,出生率16萬四千多人,出走移民每年

6、12萬人。記者製造出來的騷動:各新聞台SNG車到處連線,用聳動的語言報導騷動火爆場面。預算爭議政府停擺:國家預算將臨破產,財政是被那些不愛台灣的人所拖垮的。選舉的亂象與民粹性的情緒,中國與美國已失去對台灣的興趣。憲法爭議多問題大,又複雜,媒體不願意報導,沒人注意。恐怖股災淹沒台灣:房地產大跌、黃金被搶購、半導體大廠削價競售。遲鈍的政府還在等待:這些敏感政治問題,高科技會議籌備中,政府宣傳「勇敢臺灣人」站起來守住家園,教育部要求學生要以「存款救台灣」。無法阻止的暴亂:總統宣布機場緊急關閉、萬安演習、股市無限期休市、媒體暫時國家收回無法挽救的退化:紐約時報報導台灣戒嚴,

7、進入集權時代這真是個黑暗的、可怕的時代。十年遠見的思維P45-49健忘症與過多的新聞只活在當下,在乎眼前所發生之事,不管是過去或未來。新聞佔據太多注意,我們活在過多、過份的新聞包圍中。新聞主播選定主題表面化,以聳動性、歇斯底里情緒定位新聞。新聞工作者以不重要的新聞,「過份」的重要性。太多不需要知道的消息,被加油添醋變成非關心不可大議題,民眾是行塑成被新聞恐嚇現象。例:狗咬人炒作成大新聞。其實是公然欺騙,而且每天都有,大部分台灣人生活在被過多、過份的新聞事件,堆積起來的虛假世界中。從時間縱深中尋找「長期合理性」P49-52我們因被每日的新聞事件搖擺情緒與想法,並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