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语文素质培养之管见

中学生语文素质培养之管见

ID:27236956

大小:5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2

中学生语文素质培养之管见_第1页
中学生语文素质培养之管见_第2页
中学生语文素质培养之管见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学生语文素质培养之管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学生语文素质培养之管见冯顶华湖北省咸丰县坪坝营镇镇杨洞中小学校445600语文素质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它括听、说、读、写诸方面。笔者二十多来一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谈谈个人的一孔之见。一、应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美国教育家爱默生说过:“习惯是一个人思想与行为的领导者。”良好的习惯能使一个人在学习和生活中受用无穷。那么,应要求学生养成哪些学习语文的习惯呢?一是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拦路虎”,应随时查阅工具书,搞清楚它的读音、意义、来历、用法。这样长期坚持,H积月累,字词知识的积淀就会与日俱增。二

2、是勤动笔的习惯。常言说得好,不动笔墨不读书。就是说,读书看报或者在家看电视,手边要时刻备好纸和笔,看到精彩的地方,就动笔勾划圈点、批注,遇到精彩的文段、名言、俗语、谚语、警句和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丙,就把它抄录下来,并分门别类整理成册。古今中外的伟人学者无不从“多动笔墨”中获取智能而创立了辉煌业绩。马克思为了写《资木论》潜心钻研过1500多种书,并做了大量的笔录;毛泽东阅读《伦理学原理》时,做了12000余字的批注;《李自成》的作者姚雪垠曾经抄录过好几遍《水浒传》。新的《课程标准》中对培养学生的习惯也有具体要求,如阅读方面要“养成默读习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

3、感情地朗读”的习惯,写作方面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等等。这就必须让学生在思想上重视养成这些习惯的好处,在教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放过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错误,哪怕是一个字的读音、字义、结构、笔顺规则。这样,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就能逐步养成。二、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即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中国语言大师吕叔湘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敏锐的感觉。”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语感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抓落实。如何抓落实?关键冇两点:一是重视语文阅读

4、教学中朗读技巧的训练;二是平时词句的训练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进行。比如“无精打采”一词,在“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见《变色龙》)一句中,是“指商店和饭馆的生意萧条冷落”;在“早餐吋,我无精打采地看着报纸”(《竞选州长》)一句中,是“漫不经心、毫无心思”之意;而在“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枝条……无精打采地低垂着”(见《在烈日和暴雨下》)一句中,又是指“柳枝失去了生机活力”。若仅用“精神蒌靡不振”这个意思去对号入座地解释,就有悖于语境了,对培养学生的语感也就没有任何帮助了。三、加强朗读和背诵训练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新课程标准》中也要求重视对学生

5、的朗读训练,既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而且要求“有一定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汉语的音乐性极强,汉字是形、咅、义的结合体,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朗读训练。首先教师自己要会读,要知道不同文体、不同风格的文章的读法是有讲究的。一般而言,记叙类文章应用叙述式U吻读,说明类文章应用解说式UI吻来读,说理类文章应用辩论式U吻来读。其次要教会学生读,让学生在读中品味、感悟词语的意义和色彩、声音的选择和调配、节奏的快慢、句式的变幻和运用等。这样,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大有裨益的。四、背诵《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初

6、中学生疲“背诵优秀诗文80篇”,这是符合语文教学的特点和规律的。列宁曾说:“我们不需要死记硬背,但是我们需要用基本事实的知识来发展和丰富每个人的头脑。”在培养学生背诵能力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率先垂范。笔者在二十多年的语文教学中,一直坚持凡是要求学生背诵的自己必须先面对全班学生背诵,并力求做到“四不”,即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不冋读。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的背诵方法,要遵循记忆的规律……一个人在记忆的仓库里储存百十篇名篇佳作、优美文段和数百条谚语、格言、警句、诗句,用起来就会像郭沫若说的那样:“胸藏万汇凭吞吐,笔奋千钧任翕张。”只要这样,语文素质又何愁不能提高呢?

7、常言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语文素质的培养提高非短期内能奏效,孤立地抓某一方面也不行,须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听、说、读、写各个方面,如实地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去督促学生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培养自己的语文素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