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莱特》教学设计 (3)

《哈姆莱特》教学设计 (3)

ID:27240670

大小:76.0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8-12-02

《哈姆莱特》教学设计 (3)_第1页
《哈姆莱特》教学设计 (3)_第2页
《哈姆莱特》教学设计 (3)_第3页
《哈姆莱特》教学设计 (3)_第4页
《哈姆莱特》教学设计 (3)_第5页
资源描述:

《《哈姆莱特》教学设计 (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目标1、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代表作。2、通过鉴赏扣人心弦的剧情,分析哈姆莱特鲜明突出的人物性格,欣赏本文诗化的语言,把握悲愤忧郁的基调。3、把握作品主题,理解莎士比亚戏剧的悲剧艺术美,领会其人文主义理想。4、通过与《雷雨》的比较阅读,体会中西戏剧家笔下悲剧的不同特色。教学目标:了解哈姆莱特的性格,初步了解人物形象的意义。教学重点:品味哈姆莱特的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教学难点:把握戏剧的复杂的矛盾冲突,了解哈姆莱特的性格。通过这部戏剧,莎士比亚对以克劳狄斯为首的封建专制王朝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对王子哈姆莱特为代表的人文主义者所进行的反封建暴政的斗争,给予了热情的赞赏和深厚的同情。哈

2、姆莱特的形象代表了当时进步的人文主义的思想和愿望,是世界文学名著中著名的艺术典型之一。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一般是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一种社会思潮,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最初形式。它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享受人世的欢乐,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推崇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人文主义以人,尤其是个人的兴趣、价值观和尊严作为出发点。对人文主义来说,人与人之间的容忍、无暴力和思想自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最重要的原则。莎士比亚笔下优点突出、缺点明显的血肉丰满的哈姆莱特,就是人文主义精神外化的“人”。阅读指导外国戏剧作品本课是初次接触,应指导学生根据舞台剧

3、本欣赏的要求,做好预习工作。《哈姆莱特》全剧并不长,应鼓励学生先读一读,了解剧情梗概,激发阅读兴趣。课文是节选,篇幅不长,但初读时学生不一定读得明白。在预习时,应指导学生查看有关资料,让学生在了解前因后果的基础上,反复阅读课文,体会深刻含义。预习作业:利用“五·一”假期阅读《哈姆莱特》全剧,写了一篇关于哈姆莱特的人物评论。教学过程:自读课,学生交流阅读心得,评论哈姆莱特形象的意义,教师引导小结。在课前检查预习作业时,发现学生交上来的作业中没有自己的体会,多是借鉴来的有关哈姆莱特性格的经典评价,如“为了正义而复仇的王子”、“人文主义的英雄”、“思考者”、“忧郁王子”“敏于思考而懦

4、于行动的人”等等。这些结论显然超越了学生可能的阅读高度。在课堂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观点如出一辙,没有个性,无须交流;而当我质疑他们的观点时,他们无法为自己的观点提供可靠的细节依据——这意味着:学生并没有认真阅读作品,只是了解了故事情节;学生没有解读作品的信心和能力,只好借别人的言论来应付作业,而当他们看了那些经典评论后,越发丧失信心,彻底臣服于这些言论,最终造成强势的解读言论对学生主体意识的颠覆。主题的确定经过思考,我认识到教师在指导高一学生阅读文学经典名著时,需要细致地引导学生阅读作品,亲近文本,亲近自己的心灵,尊重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同时要指导学生正确认识阅读的意义和价值,

5、正确看待别人的解读言论,避免阅读个性被强势的解读言论所扼杀。问题的解决认真阅读《哈姆莱特》后,我决定修改教学设计,2007年5月11日重上这堂课,引导学生贴近文本,贴近自己来阅读。教学设计如下:教学目标:了解哈姆莱特的性格,初步了解人物形象的意义。教学重点:品味哈姆莱特的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教学难点:了解哈姆莱特的性格。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个人都可以对哈姆莱特提出自己的理解,但“一千个哈姆莱特还是哈姆莱特”,每一种理解都必须以文本为依据。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聆听哈姆莱特的心声,理解哈姆莱特的行为,感受哈姆莱特的形象。二、利用多媒体播放关于哈姆莱

6、特的对白片断(出自“上译经典”台词忠实于原文,人物表现到位),学生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体会人物语言,思考问题:·片断:哈姆莱特得知母亲再婚后的独白——问题1、哈姆莱特在这一场变故中失去了什么?他此时会是什么样心情,他不断强调“还不到一个月”表现了什么样的心理感受?他想到“自杀”这个词意味着什么?·片断:哈姆莱特见到父亲亡魂后的独白——问题2、哈姆莱特此时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这句话该怎样理解?·片断:哈姆莱特装疯后,叔父利用莪菲利亚来试探他,孤立无援的他关于“生存还是毁灭”的思考——问题3、哪些语句是表现了哈姆莱特内心

7、的痛苦?是什么让他又一次思考“生存与死亡”的问题?这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片断:叔叔忏悔时他关于“杀与不杀”的思考——问题4、哈姆莱特放弃此时复仇是因为懦弱吗?·片断:哈姆莱特在母亲房里误杀大臣波洛涅斯并指责母亲的片断——问题5、哈姆莱特为什么杀波洛涅斯,他是个拖延行动的人吗?哈姆莱特对母亲是什么感情?·片断:比剑(高潮及结局,也是课文内容)——问题6、哈姆莱特接受比剑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性格弱点?他最终与对手同归于尽,这一结局哈姆莱特能否避免?三、讨论交流,回答以上问题。要求:(1)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