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社会语境下新媒体的传播主体变迁

信息社会语境下新媒体的传播主体变迁

ID:27272431

大小:73.06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2-02

信息社会语境下新媒体的传播主体变迁_第1页
信息社会语境下新媒体的传播主体变迁_第2页
信息社会语境下新媒体的传播主体变迁_第3页
信息社会语境下新媒体的传播主体变迁_第4页
信息社会语境下新媒体的传播主体变迁_第5页
资源描述:

《信息社会语境下新媒体的传播主体变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信息社会语境下新媒体的传播主体变迁一、引言在论及新媒体的源起、发展和特点时,人们习惯于将技术作为其重点的本质特征,即“以技术为本”;在新闻传播学领域,国内外的学者近年来在携手推进针对新媒体研究的“去技术化”趋势。这其中,将传播主体的“人”作为重点,是一个承前启后、颇有成效的方法:一方面,突出人作为传播主体的作用及其关系之影响,可充分吸收和借鉴新闻传播学领域已有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将人作为重点,是顺应新媒体本质和发展趋势的关键所在。基于针对新媒体技术本质的研究成果,人们会发现两个关键点:数字化、交互与互动。数字化本身是中性的,它首先在内容层面上变革了信息的生产、存储、传播和消费模

2、式,并进一步推动了传统媒体的转型和新媒体的产生;在关系层面上,数字化尤其是移动互联技术让传统的社会化关系产生跨区域、跨时间、跨群体的重组、解构和建构,“越来越多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库能够通过移动设备实现接入和互动,越来越多的对于流动空间的接入则成为社会组织所具有的决定性特征”[1],这些特征借助传播主体的信息消费等关键行为,实现了信息社会从理论、技术到现实应用层面的演进。在具象上,无论是内容还是关系,交互性都是新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关键所在,交互成本趋向于零的特性使新媒体在传播主体、传播形态和传播渠道上都在传统媒体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变革。技术上的交互,催生或提升了内容和关系的

3、互动,也让传播主体在新媒体中的“以人为本”成为可能。新媒体的“以人为本”,是建立在数字化和交互与互动之上,传统的传播模型中传者与受者泾渭分明的界限、传播模式的线性关系等经典要素,都在数字化和交互与互动的作用和影响下发生着变革。以泛化的传播主体日益丰富的信息消费为动因,新媒体的“以人为本”正扩大着媒体传播的疆界和信息需求的类型、重组着传者与受者的身份认同和组织形态,将传播模式的线性关系与社会化网络甚至是整个信息社会的网状关系交织在一起。“人们第一次可以摆脱时间和空间的束缚,以多重身份,几乎同时参与几乎所有需要的交流。[2]”二、变革中的人与技术的关系传播主体的信息消费及生产、可实现

4、020整合的关系及互动,在基本要素层面将新媒体的产业形态和产业链与日益兴起的社会化网络以及逐渐成型的信息社会结合得更加紧密。信息技术推动下的新媒体变革,在面临下一个爆发式的增长点时,将不再是以技术为中心,而是以传播主体即人为中心,以人的本信息消费及生产、人的020关系及互动为发展的核心动因。“网络传播中的技术硬件地位开始下降,网民的交流主体地位得到回归。更低的技术门槛和使用成本、更丰富的用户体验都使得以往的‘人-机-人’的网络传播路径逐渐出现了‘人-人’交往的特征。[3]”在此过程中,这些动因也为技术层面的数字化和交互与互动提出了如何应对海量大数据、如何实现跨屏实时体验、如何搭建

5、跨平台物连网络等一系列新的挑战和机遇。信息革命在以技术为本位的时代,诱发和变革了人类新的需求和传播形态,然而在人的主体意识被唤醒的过程中,人的主观能动性借助与技术的良性互动,逐渐夺回了人作为传播主体在信息革命中的主动性和决定性。近年来以信息化的个体为中心的移动互联技术深入通信、金融、传媒、商业等领域而发生的变革正在凸显传播形态“以人为本”的趋势。在试析新媒体“以人为本”的内涵时,探讨信息社会不同语境下人作为传播主体的身份界定以及人与技术关系的变迁,将让新媒体的“以人为本”呈现得更加清楚。“信息技术”中的互联网接入者信息技术语境对人作为传播主体尤其是“网民”等概念进行了最为直接的意

6、义赋予,这时的传播很多时候是与信息技术密切联系的。因此对于一些未接触、未掌握或者对信息技术有排斥心理的群体而言,传播主体的身份,比如“网民”、“网友”、“互联网用户”等概念或多或少都会成为一个技术范畴。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和易用性的改善,这一语境中的传播主体身份往往被简化为互联网接入者,即以PC、智能手机、平板移动终端等为平台,通过浏览器、电脑软件和移动APP等方式连接至互联网的使用者。“网民”等概念和称谓,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宽带速度提升和接入方式的大众化、多样化、移动化,逐渐成为一种基础性陈述,并在该语境中逐渐偏向于物理属性,而身份属性则趋于淡薄。“新媒体”中的消费者与生产者

7、新媒体语境对于人作为传播主体的赋予,因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比较和区别,而更多地突出其身份属性。该语境下的传播主体,首先需要是新媒体的使用者,其身份特点和行为与传统媒体的最大区别,在于这些使用者在信息网络中既是媒体信息的消费者也是媒体信息的生产者。“网络这个新媒体的最诱人之处,就是它的互动性,每个人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发布者,既可以是读者也可以是作者。[4]”这种互动性特质与新媒体的跨区域性、多媒体性等特点密切相关,也催生出了社会化网络时代新的媒体形态“自媒体”。随着传统媒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