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再认识

对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再认识

ID:27302014

大小:60.1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2

对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再认识_第1页
对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再认识_第2页
对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再认识_第3页
对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再认识_第4页
对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再认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再认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再认识摘要:本文从改革的领导力量、改革的内容、改革的本质、改革的目的、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六个方面对改革的性质进行了再认识,而不是仅从改革是体制的变革而不是制度的变革说明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认为改革既是体制的改革,又是制度的改革,但不是根本制度的改革。关键词:改革;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具体制度;体制令令中图分类号:A84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194(2008)05-0164-04改革一开始党就明确了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但是,为什么在改革

2、开放30来年的今天,还有人认为改革并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是穿着社会主义的鞋,走着资本主义的路,是口头上的社会主义,行动上的资本主义,所谓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上就是有资本主义特色的社会主义呢?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我认为就是对改革的性质一一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一一在认识上存在偏差,简单地认为,改革只是体制的变革,不是制度的变革。然而事实上,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本身就包括了制度的变化,如果没有制度的变化,哪有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呢。而且随着改革的深化,不仅有体制的彻底变革,而且有制度的全面创新。因而,我们有必要进

3、一步加深对改革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认识,并且从理论上解释清楚制度的变化,也没有改变社会主义性质的道理,从而坚定人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令匕弧4•痈母锏哪谌菘矗令不是根本制度的变革,而是体制和具体乃至基本制度的变革令P母锸窃诩岢稚缁嶂饕灞局尿透令本制度的前提下,对不合适宜的基本制度、具体制度和体制进行变革,不是细枝末节的修修补补,而是全面、深刻的根本性变革。改革的内容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各种具体制度和一些基本制度,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除了根本制度不能动摇外,基

4、本制度和具体制度都是可以根据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和实际情况予以变动的。社会主义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本质体现,它具有一般性、原则性和稳定性。任何社会主义国家无论发展到那一个阶段,都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否则,就会发生社会性质的根本变化。而具体制度和一些基本制度则是根本制度在一定时期、一定国家的具体表现形态。它具有特殊性、灵活性和可变性。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是相同的,但具体制度和一些基本制度可以也必须各具特色。各种具体制度,也就是通常所讲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必须反映和符合根本制度或基本制度逐步完善的要求,适应生产力发展的

5、需要。同时,社会主义根本制度或基本制度又要借助各种具体制度的特定形式表现出来,并通过具体制度的不断改革来加以完善。社会主义改革是对具体经济、政治和文化体制和制度的改革,而不是对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改革。在坚持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制度的前提下,对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实现形式即具体制度和基本制度则可以进行彻底的制度创新。例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由实行公有制,消灭私有制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变为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对国有企业的制度创新,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由此可见、改革既是体制

6、的改革,也是制度的改革,但不是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改革,而是具体制度和一些基本制度的改革。令寸'令、从改革的本质看,改革是除弊趋利、吐故纳新的过程,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令7''谒令周知,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在阶级社会,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又是什么呢?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斯大林和毛泽东都做过有益的探讨,但没有真正解决这个问题。斯大林提出“道义上和政治上的一致”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毫无疑问,斯大林抓住了在社会主义社会剥削阶级已经被消

7、灭的事实,突出了同一性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这是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难能可贵的探索。但是,由于斯大林否认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把动力论建立在无矛盾的思想基础上,从而又有形而上学的色彩。毛泽东对斯大林的思想提出了批评,认为斯大林没有把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当作全面性的问题提出来,没有认识到这些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的基本矛盾。同斯大林相比,毛泽东关于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思想无疑抓住了问题的根本。但是,在实践中,由于毛泽东重提以阶级斗争为纲,把阶级斗争当作社会

8、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因而没有真正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问题。真正解决这一问题的是邓小平。他在阐述社会主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