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新预防糖尿病患者干槽症的疗效观察

康复新预防糖尿病患者干槽症的疗效观察

ID:27309938

大小:7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2

康复新预防糖尿病患者干槽症的疗效观察_第1页
康复新预防糖尿病患者干槽症的疗效观察_第2页
康复新预防糖尿病患者干槽症的疗效观察_第3页
康复新预防糖尿病患者干槽症的疗效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康复新预防糖尿病患者干槽症的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康复新预防糖尿病患者干槽症的疗效观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摘要:目的:康复新预防糖尿病患者干槽症的疗效观察。方法:木文选取齐医附属三院于2014年01月~2015年05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拔牙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组(病历组)和B组、C组、D组(对照组),病历组为康复新明胶海绵组(45例),对照组为碘仿明胶海绵组、明胶海绵组和无填塞组,各15例。患者治疗7天后复诊,观察四组患者的干槽症预防情况。结果:A组患者出现1例干槽症症状,干槽症发牛.率为2.22%,B组患者出现1例干槽症症状,干槽症发生率为6.67%,C组患者出现3例干槽症症状,干槽症发生率为20.00%,

2、D组患者出现7例干槽症症状,干槽症发生率为46.67%,其中A组干槽症发生率分別和B组、C组、D组患者的干槽症症状发生率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只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拔牙患者采用局部康复新明胶海绵填塞治疗方式后,可以明显提升治疗效果,实现干槽症的有效预防。【关键词】康复新;糖尿病;干槽症;疗效【中图分类号】R587【文章标识码】A干槽症是拔牙手术过后最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症状,这是一种局限性的牙槽炎病症,在临床中干槽症大多数都是智齿拔除后出现的一种不良反应症状,主要在中青年中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在临床中需要做好相应的预防护理工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给予患者服用止痛

3、药物等来缓解患者的病痛,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木次试验选取的患者均为2014年01月〜2015年0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0例糖尿病拔牙患者,A组45例,其他三组各15例。其中男50例,女40例。各组年龄21岁到37岁之间,平均年龄(28.12±2.32)岁。四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两两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选取齐医附属三院糖尿病拔牙的患者,将病人分为A组(病历组)和B组、C组、D组(对照组),各组人群均行相关检查确诊糖尿病拔牙适应症的患者,拔牙创应用康复新明胶海绵填塞治疗,从而判定康复新预防糖尿病患者拔牙后干槽症的

4、发生情况,为糖尿病拔牙后预防干槽症的发生提供更奋效,更多的临床选择。1.2治疗方法病历组为康复新明胶海绵组,对照组为碘仿明胶海绵组、明胶海绵组和无填塞组,各组人群均行相关检査确诊糖尿病拔牙适应症的患者。两组患者在手术之前开展常规的摄牙片,了解患者的智牙生长情况,对其阻力进行详细的分析,之后由同一临床医师进行智齿拔除处理,做好患者的口腔消毒工作,避免引起口腔溃疡、口腔感染等不良反应症状。选择浓度为2.0%的利多卡因4毫升到5毫升左右,对患者的下齿槽神经、舌神经阻滞实施麻醉处理,进一步根据患者需要将骨阻力、牙阻力等进行拔牙消除,拔除牙齿后进行常规的创伤处理操作。病历组患者采用局部康复新明胶海绵

5、填塞治疗方式进行填充,松紧度需要控制在正好可以放入患者的牙槽窝内停止。碘仿明胶海绵组采用局部碘仿明胶海绵填塞治疗方式进行填充,松紧度需要控制在正好可以放入患者的牙槽窝内停止。明胶海绵组只是单纯的采用明胶海绵进行填充,松紧度需要控制在正好可以放入患者的牙槽窝内停止。无填塞组不进行海绵填塞。根据各组患者的出血、疼痛及沟芽生长情况进行综合分析。1.3疗效判断标准干槽症判断依据:第一,患者拔牙后三天内出现牙齿、牙龈剧痛反应,并且向着同侧耳颞部、颌下进行扩散,服用常规止痛药物后疗效甚微。第二,患者拔牙后,牙创内血凝块发生变色情况,或者是牙创出现腐败脱落,内部变得空虚,骨壁暴露在视野中,呈现灰白色,M

6、吋患者的牙创内出现组织坏死情况,冇异味,牙龈红肿情况严重。第三,患者的淋巴结出现局部肿大情况,没奋Jt•他的身体不适反应。1.4统计学处理本研宄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四组患者的干槽症症状发生率结果对比A组患者出现1例干槽症症状,干槽症发生率为2.22%,B组患者出现1例干槽症症状,干槽症发生率为6.67%,C组患者出现3例干槽症症状,干槽症发生率为20.00%,D组患者出现7例干槽症症状,干槽症发生率为46.67%,其中A组干槽症发生率分别和B组、C组、D组患者的干槽症症状发生率结果对

7、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2四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比A组患者出现1例低热患者,1例张UI受限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B组患者出现1例低热患者,1例淋巴结肿大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C组患者出现1例低热患者,1例张U受限患者,1例淋巴结肿大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D组患者出现3例低热患者,2例张U受限患者,2例淋巴结肿大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