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干预的效果探讨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干预的效果探讨

ID:27322592

大小:8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2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干预的效果探讨_第1页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干预的效果探讨_第2页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干预的效果探讨_第3页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干预的效果探讨_第4页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干预的效果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干预的效果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干预的效果探讨程继珍(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人民医院山东莱芜271100)【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康复效果。方法:所选CCP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临床常规治疗及一般护理的基础上,观察组进行进一步的护理干预,括做好对症护理、心理护理、用药及健康指导等措施。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心电图疗效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5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4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

2、0.3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4.2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PaO2、SaO2升高,PaCO2降低,但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结论:通过护理干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可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关键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干预;康复效果【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0-0017-02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corpulmonale,CCP)是老年患者常见疾病之一[1],主

3、要由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及阻塞性肺气肿等疾病影响肺组织、肺动脉结构功能,导致肺动脉压增高,进而导致心袞。患者一般病程较长,机体免疫力差,容易岀现电解质紊乱和洋地黄中毒,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运用中丙医结合治疗及护理的方法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取得的研究结果满意,且心功能改善明显,研究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CCP患者62例,全部患者均符合CCP的诊断标准,其中男35例,女27例,年龄63〜81岁(平均71岁)

4、;心功能II级23例,III级31例,IV级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肺淤血和(或)肺水肿征,如呼吸困难、紫绀、肺部啰咅等,并冇体循环淤血征,如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返流征阳性、水肿、少尿等。所有患者均行X线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并排除高血压、冠心病或其他心脏病。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男18例,女13例,平均年龄71岁,心功能II级12例、III级15例、IV级4例;对照组:男17例,女14例,平均年龄73岁,心功能II级11例、III级16例、IV级4例。两组研究资料情况比较差异无

5、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冋吋积极控制感染、强心、利尿、扩张血管及降低肺动脉高压等方法进行基础治疗。两组治疗期间均严密监测患者血压、心率、呼吸,定期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检查血清电解质及肾功能等,观察症状改善情况及用药其间的不良反应。1.3疗效评价方法1.3.1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1]①显效:休息时心电图恢复到正常或大致正常;②有效:休息吋心电图在主要导联倒置T波变浅(达50%以上),或T波由平坦转为直立;③无效:心电图虽冇改善,但未达

6、到冇效中所规定的各项指标者。1.3.2心功能疗效评定标准[1](NYHA分级方法)按NYHA分级标准在治疗前后进行比较①显效:心功能改善II级或III级者;②有效:心功能改善I级者;③无效:心功能无变化者;④恶化:心功能恶化I级者。1.3.3血气分析[2]治疗前后分别多次采集挠动脉血0.33ml排气后立即滴入i-STAT仪器,自动显示并打印PaO2、SaO2、PaCO2等11项指标。1.4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数据以样本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及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

7、意义。1.护理干预2.1观察病情护士应全面掌握病情,缺氧早期出现睡眠状态紊乱,尤其是夜间兴奋,易与普通的睡眠障碍相混淆,故观察神志变化尤为重要。其次要观察咳嗽、咳痰、呼吸情况,注意痰的颜色、性质和量,注意呼吸频率、节律、深度与用力情况,最好能连续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的变化。2.2保持呼吸道通畅慢性肺心病患者大多数由于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部炎症加重,分泌物增多,痰液粘稠干结,不易咳出,引起呼吸道阻塞,导致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发生呼吸衰竭,这是发生肺性脑病的主要诱因。所以,化痰、排痰是护理工作中的首要措施,在按

8、医嘱给予化痰解痉药的同时,积极鼓励多饮水,对奋咳嗽者鼓励苏咳嗽,如咳嗽无力及神志不清的患者应帮助其更换体位,空拳拍背,使支气管内分泌物排出,对痰液粘稠不易咳出吋,给予雾化吸入,每日1〜2次,每次20〜30分钟,以达到湿化痰液、消炎解痉作用。2.3合理用氧给氧是一种理想有效的治疗措施,在鼻导管给氧吋,应采用低流量持续吸氧,以每分钟1〜2升为宜,保持输氧管道通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