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研究

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研究

ID:27329331

大小:71.62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02

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研究_第1页
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研究_第2页
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研究_第3页
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研究_第4页
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研宄至XX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己达到亿美元,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今年上半年外汇储备增加额为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额亿美元多增亿美元。自XX年底人民币升值论以来,我国外汇储备保持了较快的增加,与此同时关于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是否太大的话题也经常被提起。从传统的理论和观念来看,外汇储备的主要用途是作为备用的国际支付手段,弥补国际收支逆差。如果单纯从贸易收支的角度来看,我国的外汇储备无疑是过量了。然而,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不断深化、资本流动日益加剧、金融工具不断出现,以及金融危机的破坏性不断增加且危机的难以预测性等,一国外

2、汇储备的适度规模已经不能单纯的以进口规模和进口付汇需要来考量。一、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理论及演变在30年代经济大萧条及之后凯恩斯主义盛行的影响下二次大战后国际储备缓解一国外部脆弱性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战后成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一国出口变动性作为计算各国份额的五个因素之一,这是国际组织将一国对外贸易与国际储备联系起来的最早的实践。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提出一国的储备规模应该与贸易量呈线形挂钩,储备/进口比(以下为R/I)应成为规模适度性的衡量指标。IMF于1953年应联合国要求首次计算储备规模的适度水平,其研

3、究人员指出一国储备规模适度性并不是简单的数字关系,而是与国际信贷体系有效性、汇率模式、货币及财政政策的合理程度、政策目标及国家发展程度相关联。1958年,IMF研究人员进一步指出由于对外贸易是国际收支中最重要的项目,储备规模首先应与贸易额相联系,并且通过比较总结出各国倾向于将R/I比保持在30%-50%的水平上。特里芬认为30%底限太低,建议将最低比例提高到35%o1966年Heller首次在储备规模适度性分析上引用边际效用及边际成本的方法,即一国为了拥有在出现收支赤字时具有稳定消费及产出的效用必须付出机会成本(即储备收益率与资本

4、收益率之差),储备规模应为边际效用等于边际成本的点。但是由于各国中央银行毫无例外的属于风险规避型,关于机会成本的研究缺乏实证支持。总之,关于国际储备规模适度性的研宄并没有定论,也没有各国应该保持多少储备才合适的统一指标。在实践中,满足三个月进口量的储备额由于简单明了、易于计算和衡量而被普遍采用。然而这并非是一个完美的衡量指标。随着国际收支内容的日益复杂化,特别是国际资本流动加剧及金融危机频繁发生,国际金融机构和学术界不断提出补充性意见,试图找出度量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新方法或新模型。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给各国特别是亚洲国家带

5、来了经验教训,让各国看到通过合理的资产及负债匹配管理降低一国资本抽逃不确定性的重要性。同时也激发了对国际储备规模性研究的又一次高潮。格林斯潘(1999年)认为新兴市场国家必须考虑到资本流动的重要性,储备必须包括短期外债的数量。Bussiere和Mulder(1999)通过对IMF早期预警系统(EarlyWarningSystems,EWS)的分析得出保持高的流动性将降低当国内经济出现危机时抵御外部袭击的脆弱性,主张储备数至少得保证能偿还短期外债。Feldstein(1999)认为以进口来衡量储备规模的传统观点忽略了货币危机是由资本

6、流动引起而不是贸易融资引起的事实,而大量的储备能降低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并提高公众对货币的信心;当一国货币高估,该国应持有更大数量的储备。许多货币危机有力地证明了持有大量储备的国家在金融危机中抗冲击的能力较强。前阿根廷财政部长PabloGuidotti提议各国将自身的外部资产和外债进行比配管理,即储备需能保证偿还在一年内需要偿还的外债。格林斯潘对此提出了进一步的修改建议,建议学习商业银行的风险流动性方法,即计算在所有外部资产及债务的组合之下一国外部流动性状况,选择有95%可能性保证近一年内外部流动性能满足需求的储备水平。两人分析的落脚

7、点是对一国储备的外部需求。二、储备量适度规模分析模型对一国储备的需求有来自外部的,如外债及利润汇回,也有内部的,如境内机构资金外逃。在考察了各种储备理论后,我们认为以进口、短期外债、M2三个指标来衡量储备适度规模较为合理。第一个是R/I比。尽管储备至少满足3个月进口额的衡量标准并不完美,但仍是一个广泛被采用的比例。进口会带来对外偿付义务,的确是未来消耗储备的一个重要项目,在考虑储备规模大小时,应该考虑进口状况。现在一般认为,外汇储备能满足3-6月的进口额为宜。第二个因素是储备与短期外债比(R/STED)。短期外债是一国在近期需偿还

8、的外部债务,为了保持必要的对外偿债能力,持有相应数量的储备是必须的。许多关于20世纪90年代危机预测的实证研宄得出短期外债与储备比是决定一国发生金融危机可能性的重要因素,太低的比例引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增加。该比例较低的国家如印度尼西亚、韩国、泰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