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灌肠治疗小儿夏季热的护理体会

中药灌肠治疗小儿夏季热的护理体会

ID:27336580

大小:6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2

中药灌肠治疗小儿夏季热的护理体会_第1页
中药灌肠治疗小儿夏季热的护理体会_第2页
中药灌肠治疗小儿夏季热的护理体会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药灌肠治疗小儿夏季热的护理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药灌肠治疗小儿夏季热的护理体会王秋菊(河南省周口市中医院河南周口466000)【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1-0280-02我院2009年6月〜2011年10月采用中药灌肠治疗小儿夏季热89例,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一般资料木组患者89例,男54例,女35例;年龄最大2.5岁,最小4个月。暑伤肺胃型42例,脾阳不振型30例,下虚上盛型17例。中药灌肠疗程:每次20〜50m,2〜3次/d,3天一个疗程。方剂组成:暑伤肺胃型党参、麦冬、知母

2、、石斛、竹叶、黄连、甘草,此方清暑益气、养阴生津。脾阳不振型党参、白术、黄芪、山药、陈皮、当归、升麻、甘草,此方补脾益气,甘温除热。下虚上盛型熟附子、黄连、磁石、哈粉、补骨脂、覆盆子、菟丝子、桑螵蛸、益智仁、天花粉、白莲须,此方温下清上,护阴潜阳。灌肠方法:将以上中药根据患儿不同的证型配制成浓缩液。少量保留灌肠时,将20〜50ml药物抽入注射器内,空针乳头连接头皮针,将头皮针针头剪掉,排尽空气,滑润头皮针前端,将臀部抬高10cm,深度根据儿童大小插入2〜5cm为宜,将药液缓慢注入肛内即可。用于大量保留或不保留灌肠时,

3、将药物倒入清洁的盐水瓶内,盖紧橡皮塞,套上网套,挂在输液架上,取出输液器,剪去头皮针针头,将输液器插入盐水瓶内排气备用。使患儿取右侧卧位,抬高臀部,润滑头皮针前端,插入肛门内,深度为5〜10cm为宜。打开水止开关,滴速调节在30〜60滴。滴净后拔岀头皮针,整理用物,协助患儿取舒适卧位。注意事项(1)掌握好药液温度,以36°C〜38°C为宜。(2)因输液器与头皮针较细,所以药液必须无沉淀物,以免堵塞。(1)若灌流过程中,患儿有大便感,可减慢滴速。(2)保留灌肠吋,应选择稍细的肛管并且插入要深,药量不宜过多,压力要低,灌

4、入速度宜慢,以减少刺激,使灌入的药液能保留较长吋间,利于肠黏膜吸收。优点(1)头皮针比肛管细、软,用头皮针灌肠对肛门及肠道刺激弱,患儿痛苦小,易接受,并且有足够的深度,有利于延长药液在肠内的保留吋间,提高治疗效果。(2)输液器具有透明度,且有水止,便于观察和调节药液滴注速度。(3)适用于任何年龄的儿童,应用广泛。治疗结果89例患儿经中药灌肠治疗,并配合丝瓜叶、苦瓜叶、鲜荷叶各二张,水煎代茶饮。粳米50克,煮粥,熟时加菊花6克(纱布包),再煮10分钟,冰糖调味服用等饮食疗法调治后疗效明显。护理心理护理:操作前向患儿或家

5、长解释中药灌肠的B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使他们主动配合,处于接受治疗护理的最佳状态。严格把握中药灌肠温度:根据患儿的年龄及对温度的耐受力调节合适的温度。药液不可过热过凉。准确掌握灌肠溶液的温度、浓度、流速、压力和溶液的量。保留灌肠前嘱患儿排便,肠道排空有利于药液吸收。灌肠吋患儿如有腹胀或便意吋,应嘱较大患儿做深呼吸,以减轻不适。灌肠过程中应随吋注意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如发现脉速、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心慌气急吋,应立即停止灌肠并及吋与医生联系,采取急救措施。注意安全:在治疗过程中,特别是年龄较小的患儿,应注意保护

6、好患儿的安全,防止摔伤、烫伤。健康教育:根据患儿的情况,再配合穴位按摩等方法,进行针对性健康指导,促进患儿早日康复。体会夏季热又称暑热证,是婴幼儿吋期的一种特有疾病,因其发病于夏季,故名。多见于三岁以下小儿。本病多于六、七、八月份发病,临床以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汗闭为特征。本病的发生与患儿的体质有密切关系,尤以发育营养较差者,或病后失调气阴不足者易患。中医认为,由于暑热熏蒸,影响肺气宣降,使肺及皮毛之功能失调而出现汗闭;由于汗液不能散发,因而高热不退。直肠给药是通过直肠的粘膜吸收,直接进入人循环,可减少药物对胃

7、肠道的刺激,也减轻药物对肝、肾的毒副作用,尤其是0-3岁婴幼儿的肝、肾等器官发育还不健全。直肠给药剂量准确、吸收快、起效快、方便、安全:小儿口服给药不易灌喂,孩子在哭闹吋易出现呛药、呕吐,往往影响冇效剂量。直肠给药是小儿给药新选择,免去小儿吋病上医院打“吊瓶”之忧患。其吸收总量和生药利用也较U服为高,与静脉给药不相上下,却具有不需注射,对胃粘膜不刺激的优点,对小儿尤适。因此,小儿直肠给药比其他给药途径更好、更优越。运用中医辨证施护的原则,结合饮食调理,才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