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案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案

ID:27341758

大小:17.4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2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案_第1页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案_第2页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案_第3页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案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案  、学习西方、寻求变革  了解魏源、林则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  林则徐、魏源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严复、康有为、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魏源:编撰《海国图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明确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

2、看世界的第一人。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  严复:翻译出版《天演论》,宣传社会进化论思想。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康有为: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他的思想被称为“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火”。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学生会

3、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  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认识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这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2、新文化运动  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等。  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①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4、:  A为了反对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的尊孔复古逆流,以陈独秀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B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  c《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②主要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

5、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  A“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科学”,是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  B“新道德”,指的是资产阶级的道德,追求个性解放、男女平等。“旧道德”,指的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以三纲五常为中心的儒家传统道德。  c新文化运动既是一场思想革命,也是一场文学革命。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

6、文(形式上的革命),文学革命由此开始。随后,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翻旧文学,建设新文学(内容上的革命)。鲁迅发表《狂人日记》(第一部白话文小说)、《孔乙己》等,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认识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A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B新文化运动反映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已从器物、制度层次深入到思想文化层

7、次。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了解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社会主义的史实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  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主张学习俄国(十月革命),改造中国。在中国,李大钊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了解五四运动后

8、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A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研究专号》,刊登一批介绍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的。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B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如北京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