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新史学方法的运

二十世纪新史学方法的运

ID:27362394

大小:315.01 KB

页数:60页

时间:2018-11-30

二十世纪新史学方法的运_第1页
二十世纪新史学方法的运_第2页
二十世纪新史学方法的运_第3页
二十世纪新史学方法的运_第4页
二十世纪新史学方法的运_第5页
资源描述:

《二十世纪新史学方法的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七讲二十世纪新史学方法的运用一、史学方法的革新思潮二、梁启超、章太炎早期史学方法的比较三、新史学方法的初步运用四、新史学方法论体系之一——民族文化主体论的史学方法五、新史学方法论体系之二——文化西化论的史学方法六、新史学方法论体系之三——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一、史学方法的革新思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史学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革新思潮。龚自珍、魏源所强调的学术经世意识得到了广泛的认同,经世的内涵也得到初步确定。19世纪末,严复传播英国学术的经验归纳和演绎推理,批评传统道德性命之学的先验因素,史学的科学化进一步提上日程。19世纪末20世纪初年的新

2、史学思潮,在对旧史学的精神实质进行批评的同时,对旧史学的方法也作了深入反省,提出了新史学的方法论设想。19世纪末20世纪初史学方法讨论的看法:第一,史料的范围应该更加丰富,重点应该有所变更。1902年,梁启超发表《新史学》指出“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知有个体而不知有群体。”由于传统史学的记叙重心在君主,对国民社会生活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而遗漏了大量的重要材料,它所反映的并不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全貌。1904年,章太炎重刻本《訄书》中说,《世本》有帝系、姓氏、作篇、居篇等既记载了中华民族的统系,又记叙居住环境和发明创造,可是后来史家并没有继承和发

3、展这种史学义法。第二,对于史料必须依据新的历史观,结合各种方法,使之得到合理的诠释。新史家对古代史著的叙事形式作了批评,他们认为传统史学只重视历史材料的编次,“能辅叙而不能别裁,”没有使史料得到合理的解释。新史学则必须以进化论为指导,探求历史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历史发展的大势,从而对史料作出新的诠释。“前世史家,不过记载事实,近世史家必说明所记事实之关系,其原因结果。前世史家不过记叙一二有权力者兴亡隆替之事虽名为史,实不过一人一家之谱牒。近世史家,必探索人间全体之运动进步,即国民全部之经历及其相互关系。”——梁启超《中国史叙论》为了使史料得

4、到合理的诠释,新史家一方面吸收和宣传西方进化论,培养自己新的历史观,另一方面还宣传和介绍西方各种学术方法观点。如梁启超就提出,西方社会学、人类学、地理学、心理学、语言学、伦理学、逻辑学、天文学等学科的成就和方法,可以帮助对历史进行深入研究。 章太炎、刘师培也认为语言文字学和逻辑学、神话学的观点和方法可以益人心智,有助于解开历史材料之迷。第三,提出了改造旧史学著述体例的积极建议。“今日作史,若专为一代,非独难发新理,而事实也无由详细调查。惟通史上下千古,不必以褒贬人物、胪述事状为贵。所重专在典志,则心理、社会、宗教诸学,一切可以熔铸入之。……然

5、所贵乎通史者,固有二方面:一方以发明社会政治进化衰微之原理为主,则于典志见之,一方面鼓舞民气,启导方来为主,则必于纪传见之。”——《章太炎来简》1904年重刻的《訄书·哀清史》附有《中国通史略例》,有他所拟通史的详细目录,计分五表、十典、十纪、二十五别录,共100卷。当时史家所设想的新史学的著作体例是集纪传、编年、纪事本末、典志体为一体的史学体例,其中以典志体和纪事本末体为核心。曾鲲化、夏曾佑、刘师培的中国历史著作,都以时代为序,仿西方文明史例,分编章节,每编先叙皇室宫廷大事以及政治、军事大事,接述宗教、政治、学术、风俗,形成传统叙事体向章节体

6、史著的过渡。值得提及的是,当时有些史家还论述了史著体例与史识的内在关系。“史必有独识,而后有独例”——陈黻宸《独史》19世纪末20世纪初年的新史学方法通过更新学方法通过更新史料观念。它是明清之际以来史学方法发展的汇聚,也是西方学术方法与中国学术方法的初步结合,它形成了古代叙事型史学和考据型史学向研究型、诠释型史学的过渡。二、梁启超、章太炎早期史学方法的比较第一,梁启超、章太炎都主张革新史料观念,但他们论史料的出发点有异。“若何而攻城争地,若何而取威定霸,若何而固疆域、长子孙,如斯而已”。“至求其内政之张弛,民俗之优绌,所谓浸强浸弱,与何以强弱之

7、故,几靡得而睹焉。”——梁启超《续绎列国岁计政要叙》梁启超主张把帝王中心论改变为同民中心论,认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旧史学遗漏重要史料的弊病,挖掘新史料,使中国史学符合新史学“叙一群人休养生息同体进化之状”的真谛。章太炎在同时期也对旧史学史料的不全面深表不满。但章太炎针砭旧史学史料之遗漏,主要是从民族提供一部全面的文明史可惜旧史学对这些内容的记载残缺不全。第二,梁启超、章太炎共同批评了传统史学对历史事实缺乏归纳,但梁启超所谓新史学的历史规则主要是历史演变的整体线索,而章太炎所谓新史学的历史规则重点是各类历史材料的内部演变源流。梁启超认为旧史学除史

8、料不全外,还有一个缺陷是对历史事实归纳,没有总结出历史演变的规则。“善为史者,必研究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其公理、公例之所在。”——《新史学》“综观自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