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在小儿腹泻临床应用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在小儿腹泻临床应用

ID:27393022

大小:61.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3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在小儿腹泻临床应用_第1页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在小儿腹泻临床应用_第2页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在小儿腹泻临床应用_第3页
资源描述: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在小儿腹泻临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清超敏C一反应蛋白在小儿腹泻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CRP)在小儿腹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我院确诊的腹泻患儿180例,根据致病因素的不同分为细菌性腹泻组、病毒性腹泻组和非感染性腹泻组3组,每组各60例。分别于入院时、治疗1周后检测其血清CRP水平。结果:入院时,细菌腹泻组血清CRP阳性率为93.3%,明显高于病毒性腹泻组与非感染性腹泻组,均P0.05)。结论:动态监测血清CRP可早期判断小儿腹泻的性质,有利于提高预测疾病细菌感染及发生合并症的可能性与疗效判断,可作为小儿腹泻的临床敏感检测指标之一。关

2、键词:CRP小儿腹泻临床应用诊断价值【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103-01小儿腹泻是临床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一种消化道综合征,婴幼儿好发,也是目前导致婴幼儿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提高小儿腹泻的诊治水平仍是儿科临床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大量的研究证实,CRP存在于各种感染性疾病中,且其含量增高程度与炎症、组织损伤程度成正比[1]。本文对180例腹泻患儿的血清CRP水平进行检测,旨在探讨CRP测定在小儿腹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3、选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我院确诊的腹泻患儿180例,诊断均符合《实用儿科学》第4版的小儿腹泻标准。排除外伤、肿瘤、肌肉病变、心血管疾病、血肌酐(Cr)异常、糖尿病以及其他内分泌疾病者。男107例,女73例;年龄3d-3岁,其中彡1岁102例,〉1岁78例。根据致病因素的不同分为细菌性腹泻组、病毒性腹泻组和非感染性腹泻组3组,每组各60例。3组患儿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检测方法。1.2.1仪器与设备。采用韩国i-CHROMAReader免疫荧光分析仪及配套的C反应蛋白检测试剂盒(免疫荧光干式定量法),由南宁市全迈捷

4、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提供。1.2.2采样及检测。所有受检者实验前2周内均停用相关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药物。入院后次日清晨/当日清晨分别空腹抽取静脉血3ml,加入促凝生化管内,分离血清后在20°C环境下保存备用或立即行CRP测定(免疫荧光干式定量法)。所有实验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并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判定标准:以CRP〉10mg/L为阳性阈值。1.3治疗方法。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抗病毒治疗。西咪替丁15mg/(kg•d)静脉滴注,思密达溶于约50ml温开水中或流质食物中口服(0.05)。治疗1周后,细菌腹泻组血清CRP较入院时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具体结果见表1。2.23组患儿入院时血清CRP阳性率比较。入院时,细菌腹泻组血清CRP阳性率为93.3%,明显高于病毒性腹泻组(6.7%)与非感染性腹泻组(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周后,细菌腹泻组血清CRP较入院时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血清CRP在本病中具有较高敏感度,且可作为临床疗效观察的重要参考指标。入院时,细菌腹泻组血清CRP阳性率为93.3%,明显高于病毒性腹泻组(6.7%)与非感染性腹泻组(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