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自然灾害及其影响同步练习湘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自然灾害及其影响同步练习湘教版选修5

ID:27398782

大小:16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3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自然灾害及其影响同步练习湘教版选修5_第1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自然灾害及其影响同步练习湘教版选修5_第2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自然灾害及其影响同步练习湘教版选修5_第3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自然灾害及其影响同步练习湘教版选修5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自然灾害及其影响同步练习湘教版选修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自然灾害及其影响(答题时间:15分钟)1.下列关于自然灾害致灾因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包括人在内的物质文化环境、自然资源B.是对人类社会造成损害的自然异常变化C.因灾导致的生命、财产、资源损失的情况D.地表各圈层组成的综合地球表层环境2.下列现象属于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的是(  )A.人体死亡、伤残的生理伤害B.造成恐慌、忧愁、痛苦等心理和精神伤害C.导致商贸金融、物资生产流通、社会结构和管理等方面的损失D.对作物、牲畜、道路、机场等财产造成的损毁1781年冰岛拉基火山喷发,其产生的有毒气体和饥荒使冰岛人口减少了1/5;181

2、5年印尼坦博拉火山喷发导致9.2万人死亡;1985年哥伦比亚鲁伊斯火山一次中等规模的喷发也造成了2.3万人死亡;2010年冰岛南部的艾雅法拉火山喷发,来自冰岛的火山灰给整个欧洲带来超过10万次航班停航的后果。据此回答3~5题。3.下列有关火山喷发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属于自然灾害     B.属于孕灾环境C.属于致灾因子D.不属于自然异变4.下列火山喷发时岩浆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形成玄武岩高原的是(  )A.哥伦比亚的火山B.印尼的火山C.台湾的火山D.日本的火山5.材料中四次火山喷发造成的人员伤亡数目不同,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

3、A.致灾因子强度不同B.人口密度不同C.抗灾救灾投入不同4D.正午太阳高度不同6(辽宁重点中学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强大海啸。材料2:2011年3月14日上午8时20分左右(东京时间),新快报记者进入了此次震灾中心区的仙台市。中心城区青叶区呈现一派整洁有序的情景,仅从外观上看,几乎没有一栋楼房有裂痕,连玻璃都没有破裂,楼顶上的广告牌也完好无损。而且,当记者到达时公共设施已恢复供电,很难令人相信这里竟是处于此次强震海啸中心区域的仙台市。随后,记者驱

4、车东行来到了仙台市临海的若林区。与城区的井然有序相比,这里的景象恍若隔世。沿途见到一些民宅楼宇的墙体被撕开条条裂缝,有的楼体甚至已经倾斜,残垣碎瓦铺了一地,随时都有坍塌的危险。材料3:日本国地图(1)导致“一个城市天壤之别”的致灾因子分别是什么?(2)日本人做了哪些努力从而减小了本次地震的灾情?7.(新课标全国卷)某段高速公路(G)经过单面山(顺向山)地区,地质剖面如下图所示。为防止滚石、滑坡等灾害,对施工立面H进行了加固,还在L坡面上打入“岩锚”,以固定表层岩层。2010年春,该单面山的上部山体大规模滑落,导致约200米长的公路被毁。分析这

5、次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441.B解析:自然灾害系统是由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受灾体、灾情四部分组成的。A选项描述的是受灾体,C选项描述的是灾情,D选项描述的是孕灾环境。2.D解析:自然灾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等方面。A、B项属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A指的是生理伤害,B指的是心理、精神伤害;C、D项属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C指的是间接经济损失,D指的是直接经济损失。3.C4.A5.D解析:第3题火山喷发属于自然灾害形成条件中的自然变异,是致灾因子之一。第4题火山喷发时喷出的岩浆冷却以后形成玄武岩。四个选项中,

6、哥伦比亚高原属于火山喷发,形成的玄武岩高原。第5题,火山喷发造成的人员伤亡与A、B、C选项关系密切,而与D选项无关,正午太阳高度表明的是季节,而如果是“太阳高度”不同,表明的是一天中的时间,这是有关的。太阳高度小于零,在夜间,人员伤亡会很大。6.(1)中心城区(青叶区):地震;临海区(若林区):海啸和地震同时危害。(2)海啸发生前的预警;人们对地震灾害的防范意识,使人们在地震中受损程度降低;加固房屋,提高房屋的抗震强度。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2可以看出,“一个城市天壤之别”是指仙台市的青叶区与若林区在地震中遭受的破坏程度不同,青叶区位于市

7、中心,主要受地震本身影响,破坏程度较小。而若林区临海,受地震引起的海啸破坏程度较大。第(2)题,日本处于地震频发地带,在防震抗震过程中,人们形成了较强的防范意识,房屋抗震强度高,国家对地震的预警机制先进完善等。7.顺向岩层因公路施工失去稳定性。“岩锚”加固使得单面山上部岩层形成整体。(降水、地震等因素导致)深处地层松软(层面松动),使得该单面山上部山体滑落,对公路产生巨大推力,导致该段公路被毁。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山体滑坡形成的人为原因。由题干及图可以看出该段公路为顺向岩层,在自然状态下就极易发生山体滑坡,公路的施工更是使岩层失去稳定性,在降水

8、、地震等因素的诱导下就容易产生滑坡现象。因“岩锚”的加固作用使得单面山上部岩层形成整体,一旦发生滑坡现象,下滑的岩体越大,产生的危害也就越大。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