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角膜炎的诊断与治疗探讨

真菌性角膜炎的诊断与治疗探讨

ID:27410552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3

真菌性角膜炎的诊断与治疗探讨  _第1页
真菌性角膜炎的诊断与治疗探讨  _第2页
真菌性角膜炎的诊断与治疗探讨  _第3页
真菌性角膜炎的诊断与治疗探讨  _第4页
真菌性角膜炎的诊断与治疗探讨  _第5页
资源描述:

《真菌性角膜炎的诊断与治疗探讨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真菌性角膜炎的诊断与治疗探讨【摘要】目的探讨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方法将我院附属医院及铜仁市医院五官科2003年10月~2005年10月收治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21例就其发病情况、临床表现、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治愈17例,占81%,好转4例,占19%。结论采用中西药联合、病灶切除、碘酊烧灼、手术等综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关键词】真菌性角膜炎;氟康唑;细菌性角膜溃疡Researchondiagnoseandtreatmentofmycotickeratitis【Abstract】Objecti

2、veMycotickeratitisisachronicinfectivekeratomycosisOctober,2003toOctober,2005broad-spectrumantibioticsandcorticalsteroidsycotickeratitisisdifficultandeventendstobeerror.Therearetyceliumbyscrapethesecretionofmycotickeratitis.ConclusionPresently,thesynthesist

3、herapyismoreeffectivethanthesingleremedytherapy.【Keyycosis;fluconazole;bacteroidalcornealulcer真菌性角膜炎是致盲率很高的感染性角膜病,发病缓慢,近年来因广谱抗生素及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广泛应用,使其有增多的趋势。由于真菌性角膜溃疡多数病情严重,治疗困难,已成为当前致盲率很高的眼病之一。用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所谓“匐行性角膜溃疡”病例中,有很大一部分可能就是真菌感染引起。在发病上,南方多于北方;夏秋农忙季节发病率高。在年龄与

4、职业上,多见于青壮年、老年及农民,现将资料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3年10月~2005年10月在我院及铜仁市医院五官科经角膜刮片均找到菌丝确诊为真菌性角膜炎并行中西药联合、病灶切除、碘酊烧灼、手术等综合治疗的患者21例(21眼),其中男13例(61.9%),女8例(38.1%);右眼11例,左眼10例;年龄10~15岁3例,16~25岁5例,26~55岁13例;职业为农民14例,学生5例,其他2例。1.2病因一般情况下,真菌不会侵犯正常角膜,但当眼外伤、手术或长期局部使用抗生素、皮质类

5、固醇激素以及机体抵抗力下降或角膜炎症后及干眼症等,可使非致病的真菌变为致病菌,引起角膜继发性真菌感染;或当角膜被真菌污染的农作物如谷物、枯草、树枝、麦秸等擦伤及角膜异物挑除后引起真菌感染。常见的致病菌以曲霉菌多见,其次是镰刀菌、白色念珠菌、头芽孢菌及青霉菌等。1.3临床表现(1)真菌性角膜炎起病缓慢、病程长,常在伤后数天内出现角膜溃疡,病程可持续达2~3个月。临床症状相对较轻微,初起仅有异物感,疼痛畏光,而病灶显著。(2)角膜溃疡因致病菌种不同,其形态不一致。早期溃疡为浅在性,表层有点状结节样浸润,呈灰白色

6、或乳白色混浊;形状不规则,表面粗糙不平,有干性感,与健康角膜界限清楚。坏死组织无黏性,易取掉。深在型溃疡,除自觉症状较重外,表现形似“匐行性角膜溃疡”,溃疡面平而粗糙,呈“舌苔”或“牙膏”状,高起于角膜表面。基质有菌丝繁殖,浸润较为致密。因菌丝伸入溃疡四周而形成伪足,或在溃疡外围呈现出所谓“卫星”病灶〔1〕。有时在溃疡边界处可出现浅沟。在溃疡向深部发展时,坏死组织脱落,角膜穿孔,或出现“漏水”现象,可推测前房已消失。有时在坏死的角膜中,夹杂有虹膜组织,表示溃疡已穿孔。(3)前房积脓,特别是在早期,常为本病的

7、特征之一。早期积脓呈白色,发展至严重阶段时,则呈淡黄色,质地黏稠不易移动,很难分清溃疡、脓肿或积脓,脓液内常含真菌。角膜后沉降物常为棕灰色粉末状、颗粒状或淡黄色浆糊状。1.4诊断诊断比较困难,必须与细菌性角膜溃疡进行鉴别。有农业性眼外伤史,典型的临床表现是诊断的主要依据。再者,疑为真菌感染时,应做角膜病变处刮片。将取下的坏死组织放于玻片上,滴5%氢氧化钾1滴,覆盖玻片,立即镜检,寻找真菌菌丝。有条件时应进行真菌培养。1.5治疗方法采用中西药联合,病灶切除,碘酊烧灼,手术等综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包括如下。

8、1.5.1药物治疗(1)局部用抗真菌药,减轻眼部不适,预防感染。0.2%氟康唑眼液点眼每30min1次,0.1%利福平眼液点眼每2h1次,0.2%氟康唑0.3ml球结膜下注射隔日1次,氟康唑250ml静滴每天1次。氟康唑作为新型三唑类抗真菌药对隐球菌、念珠菌、镰刀菌、曲霉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同时由于氟康唑水溶性好,可透过血-房水屏障,与两性霉素B和咪康唑相比疗效显著。(2)口服维生素类药物营养角膜。(3)局部散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