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真菌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与临床治疗.doc

浅论真菌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与临床治疗.doc

ID:17463285

大小:2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9-01

浅论真菌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与临床治疗.doc_第1页
浅论真菌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与临床治疗.doc_第2页
浅论真菌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与临床治疗.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论真菌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与临床治疗.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论真菌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与临床治疗  [论文关键词]真菌性角膜炎;早期诊断;治疗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真菌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角膜炎患者首诊常规涂片检查,将临床确诊为真菌性角膜炎(fungalkeratitis,FK)的20例轻症患者进行局部清创、碘灼、结膜下注射0.2%氟康唑0.5ml,酮康唑及两性霉素B眼水点眼,qid,口服斯皮仁诺0.2g,qn。视病情轻重及变化调整用药种类、数量及给药方法。结果:18例痊愈,2例恶化手术治疗。结论:FK的首诊涂片检查是FK明确诊断的捷径。清创、碘灼及抗真菌药物的联合应用可使绝大多数

2、早期轻症FK患者临床治愈。      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由致病真菌引起的致盲率极高的感染性角膜病变,我国从事农业人口多,眼角膜农业性外伤是真菌性角膜炎(FK)的主要病因。FK在我国占化脓性角膜感染的46.7%[1],占穿透性角膜移植(PK)原因的33.2%[2]。我们对在我院确诊的20例轻症FK患者的诊治进行回顾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们对2003~2006年在我院门诊涂片检查发现真菌菌丝而确诊的20例20眼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均为早期轻症患者,男13例,女7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56岁,平均41岁,均为单眼

3、。农民15例,其他人员5例;植物性外伤16例,非植物性外伤3例,不明原因1例。  1.2诊断依据  ①角膜外伤史:麦秆、玉米叶、树枝扎伤较多。②裂隙灯检查:角膜表面干性溃疡、树根状卫星灶、分界沟、免疫反应环、内皮斑、前房积脓。症状体征分离,自觉症状轻,病灶严重。③涂片发现真菌菌丝或孢子。  1.3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用药后角膜炎症病灶愈合,前房积脓吸收,荧光素染色(-);有效:角膜炎症病灶缩小,前房积脓消失或大部分消失;无效:用药后病灶无变化或扩大,前房积脓不吸收或有并发症发生。  1.4检查方法  首次患者均在裂隙灯下检查,若发现角膜溃疡

4、灶呈“白苔”样改变,在表面麻醉后,无菌操作,刮取溃疡病灶进行缘组织,做直接涂片检查,玻璃片要用酒精灯烧灼灭菌后使用,病灶<2mm,直接用5ml注射器无菌针头侧刃刮取标本,病灶>2mm的用无菌圆刀片轻轻刮除病灶坏死组织并取标本。避免过多损伤瞳孔区角膜,切忌在溃疡深处取标本。  1.5治疗方法3  涂片发现真菌菌丝或孢子者,确诊为FK;病灶<2mm者,即用无菌小棉签沾2%碘酊烧灼病灶2~3次,再用生理盐水40ml冲洗溃疡灶及结膜囊。眼部点两性霉素B及酮康唑眼水,qid。口服斯皮仁诺0.2g,qn,复方托品酰胺眼水,tid。若病灶

5、>2mm者,先刮去病灶处的苔样物,表面刮除后,再用碘酊烧灼,后冲洗干净,溃疡处再敷上氟康唑胶囊粉,散瞳及点红霉素眼膏后包扎患眼。视病情需要每日或隔日1次,如此治疗3次。全身给予口服斯皮仁诺、消炎痛及维生素C片。眼部并用两性霉素B及酮康唑眼水。若涂片发现菌丝或同时见孢子,则用0.2%氟康唑100ml静滴,qd,每日复诊。3d后视治疗效果逐渐停用静滴药。原则上能局部用药不全身用药,能口服药不静脉输液。  2结果  18例显效,病程为15~35d,平均25d。2例效果差,病情恶化,最终行角膜移植手术治疗。曾有1例患者发病5d后夜间初诊,因夜间

6、无法涂片检查,根据角膜植物外伤史,角膜浸润灶形态诊为FK,即给予上述抗真菌治疗,次日再行2次涂片检查均未发现菌丝。该患者抗真菌治疗显效,20d痊愈。分析抗真菌治疗后可致涂片假阴性。治疗后视力提高2行者15人,占75%。随访3~10个月,无一例复发。  3讨论  真菌仅次于细菌,是常见化脓性角膜溃疡第二位的病原体[3]。真菌性角膜炎(FK)在临床治疗中较难治,病程长,效果缓慢。FK患者通常发病3~7d即可查出菌丝和孢子[4]。角膜组织病原学检查包括涂片、培养、共焦显微镜等检查,而最简单有效实用快速的方法是角膜涂片,阳性率很高[5,6]。尤其在病

7、变早期,这一检查步骤对治疗很必要。而病灶浸润较深,或是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后则常有假阴性。涂片不仅可明确诊断,而且从初次镜检中还可判断预后,指导用药。一般菌丝和孢子的密度越大,形态越多样性,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菌丝和孢子同时存在,说明大量繁殖。涂片时要注意无菌操作,要取病灶进行缘,除了涂片,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病史和体征对我们的诊断也很有价值。而坏死组织外观和形态特点帮助我们与细菌性、病毒性角膜溃疡鉴别。  抗真菌在治疗上,第一步是清创,清创取得镜检标本,除去坏死组织,利于药物渗入,清除部分病原,减少真菌毒素和蛋白溶解酶的作用。第二步碘灼,碘能氧

8、化病原微生物原浆蛋白的活性基因,并与蛋白的氨基结合而使其变性失活;同时破坏酶蛋白,有强大杀菌作用[7]。三是联合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快速控制真菌感染。氟康唑水溶性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