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ID:27435907

大小:1.68 MB

页数:25页

时间:2018-12-02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_第1页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_第2页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_第3页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_第4页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918-1920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二、苏维埃政权的巩固措施协约国武装干涉协约国支持的白伪军组建红军1、建政权—列宁起草《告工人、士兵、农民书》,宣告全部政权归工兵代表苏维埃,成立了人民委员会2、颁法令—颁布《和平法令》,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颁布《土地法令》,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3、迁首都—把首都彼得格勒迁往莫斯科项目农业政策工业政策贸易政策分配制度内容战时时间:1917年——1921年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大中小企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物配给制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目的:为了打退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巩固苏维埃政权情景探究:情景描绘:苏俄内战时

2、期,一位瘦弱的老农坐在街道一个偏僻的角落里兜售自产的农产品,类似于“摆地摊”。你觉得这是真的吗?依据是什么?不可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禁止自由贸易,且农民余粮必须上缴。认识一方面:使苏维埃政府能够在残酷的战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保障军事胜利。另一方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而且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这些非常措施不仅没有收宿,反而进一步加强,结果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和生产的下降,1921年春,苏俄发生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苏俄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

3、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战争破坏国民经济经济危机战时共产主义不适应经济要求政治危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的弊端日显,人民不满;标志: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召开,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内容:(1)农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2)工业:中小企业,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3)商业:允许自由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4)分配: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制。2.新经济政策(1921—1924年)实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的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特点

4、: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政治形势;是列宁对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探索。课堂探究「1」列宁曾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请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指的是什么政策?(2)针对这种形势,列宁做出了怎样的探索?取得什么成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年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1927年,国家经

5、济恢复到了世界大战前的水平。我的收获:列宁探索俄国富强之路:首先是实行______政策,后来又实行______政策.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任何政策的实行,必须符合本国国情(2)坚持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苏联成立时间全称组成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怎样从年代上区分“沙俄”、“苏俄”、“苏联”?1917年二月革命以前,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简称“沙俄”。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到1922年底苏联成立前的苏维埃俄国简称“苏俄”。“苏联”全称

6、“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到1991年解体,如今已经成为历史名词。列宁是伟大的思想家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一个政党:缔造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党一个国家:领导十月革命,创立社会主义俄国一个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列宁主义一大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探索俄国发展道路1、在的领导下,为,在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在于。斯大林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1928-1937发展重工业2、两个五年计划的成就有哪些?三、斯大林的探索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3、为了适应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需要,苏联加快了实现的步伐。农业集体化三、斯大林的探索1.社

7、会主义工业化(1)重点:优先发展重工业(2)措施:实行两个五年计划(1928—1937年)(3)成果:经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的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工业国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强国2.农业集体化(1)目的---适应工业化需要。(2)方法---农民加入集体农庄。(3)成果---农业集体化运动消灭了农村的剥削制度,为工业化的开展提供了必需的粮食和相当数量的资金积累3.斯大林模式(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苏联进入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特点斯大林模式政治方面的特点党政不分,高度集权,民主法制

8、匮乏。经济方面的特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单一的公有制。(2)特点:高度集中(3)评价:“利”在于:使苏联跻身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