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的效度》ppt课件

《测量的效度》ppt课件

ID:27443399

大小:496.00 KB

页数:33页

时间:2018-12-01

《测量的效度》ppt课件_第1页
《测量的效度》ppt课件_第2页
《测量的效度》ppt课件_第3页
《测量的效度》ppt课件_第4页
《测量的效度》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测量的效度》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测量的效度第一节效度概述定义:测验达到测量的目的,即测到了要想测量的对象.效度反应了测验的准确性与目的有关的真分数在实测分数中所占的比例实测分数=真分数+误差(随机误差)与目的与目的有关无关(系统误差)信度与效度的关系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要想一个测验的效度高,其信度必须得高;但信度高,效度未必高.影响效度的误差来源1.测验题目不能反应要测量的特征.2.实施过程偏离了标准化的程序.3.被试不如实回答.第二节效标效度(准则关联效度)什么是效标:反应测验目的的行为参照.什么是效标效度:测验分数与效标行为间的一致

2、性程度效标效度的计算方法1.相关法求取测验分数与效标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即效度系数.1)积差相关在两组数据都是连续变量,且两者存在线性关系时使用公式:被试12345678910测验(x)20343247202427252216销售额(y)2.53.8340.712.23.52.81.22)二列相关在测验分数和效标这两个变量中一个是连续变量,另一个是二分变量时使用.公式:例:智商与学校类型的关系p重点中学被试百分比66/302=0.1875q普通中学被试百分比286/302=0.8125重点中学被试智商均数114普通中学被试

3、智商均数96St总体标准差14.53y常态曲线下,p所对应的纵轴高度0.26853)多元相关在测验分数和效标变量中有一个是连续变量,另一个是二分以上的变量时使用.用Juspen公式4)四格相关在两组变量都是二分变量时使用用皮尔逊余弦法.二.区分法以被试在效标上的表现分组,然后再对两组被试在测验中的成绩用t值进行显著性差异的检验.公式:区分法的缺点是如果样本规模大的时候,没有显著性也能算出显著性差异来,所以要配合重叠量的使用.1.以称职组的平均数为指标,看两组中超过这一平均数的人次百分比.比例越低说明差异越大,如称职组的平

4、均数为6.05,不称职组超过此分数的有7人,称职组超过这一分数的有38人,人次比为7/38,重叠的部分为18%,差异很大.2.统计称职组中分数低于不称职组平均数的人数,和不称职组中分数高于称职组平均数的人数.然后两数相加,再除以总人数.如:称职组20人,不称职组20人,不称职组中分数超过称职组平均数的有7人,称职组中分数低于不称职组平均数的有3人,那么有25%的重叠部分.3.算出两组人分数分布共同区域的百分率,即重叠的区域,如重叠区域越大,说明差异越小,而重叠小说明测验有效.3.命中率测验有效性的指标之一就是作出正确决定的

5、比率,即决策的命中率.效标成绩测验预测失败成功成功(A)失误(B)命中失败(C)命中(D)失误第三节内容效度定义:测验题目对所要测量的内容范围的代表性程度.考验题目样本是否代表了内容总体.确定内容效度的方法1.专家判断内容效度比(CVR)=内容效度比低的题目就应该被淘汰.然后计算全部测题的内容效度比的平均数,作为内容效度的指标.缺点:1)没有量化指标;2)对内容效度的判断不一致;3)教育思想或心理学观点不同,所以对内容范围的理解也不同.2.统计分析法3.再测法4.经验法内容效度与表面效度的区别表面效度是指测验看起来所要测量

6、的东西,是被试或外行看来是有效的测验.表面效度与内容效度并不总是一致的.表面效度能间接影响测验的效度,所以测验编制时也要适当关注表面效度.提高内容效度的方法之一: 编制命题的双向细目表记忆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合计第一章8210第二章12621030第三章4422618第四章2101284642合计6262814206100第四节结构效度定义:测验能够测量到理论上的结构或特质的程度.某一智力理论的四项假设:1.智力随年龄而增长;2.智商是稳定的;3.智力与学业成绩有密切关系;4.智力受遗传的影响.某注意力的理论,注意有如下特

7、征:1.稳定性2.集中性3.转移性4.分配5.范围收集结构效度资料的方法1.测验内方法研究测验的内部构造来界定所测量的结构范围.1)内容效度2)内在一致性3)因素分析2.测验间方法研究几个同类测验间的相互关系来考察它们是否测量相同的心理结构.1)相容效度2)会聚效度和区分效度3.发展变化4.实验操作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