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耀良:《祭柳员外文》翻译.doc

伍耀良:《祭柳员外文》翻译.doc

ID:27449021

大小:45.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2-03

伍耀良:《祭柳员外文》翻译.doc_第1页
伍耀良:《祭柳员外文》翻译.doc_第2页
伍耀良:《祭柳员外文》翻译.doc_第3页
伍耀良:《祭柳员外文》翻译.doc_第4页
伍耀良:《祭柳员外文》翻译.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伍耀良:《祭柳员外文》翻译.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伍耀良:《祭柳员外文》翻译柳宗元死后,祭文不计其数,写得最感人的是哪篇呢?我以为当属刘禹锡的《祭柳员外文》。可惜网络上迄今没有该文的白话翻译。我不揣浅薄,决定自已动手丰衣足食。译前,先说几点。一.为什么之前刘禹锡称柳宗元为柳柳州,《祭文》称柳员外?刘禹锡与柳宗元是同事、朋友加战友,关系非同一般。话说柳宗元死前四年,他们哥俩一起被再贬两广,从长安结伴向南逶迤而行。且行且珍惜。到了衡阳不得不分手了,柳宗元一连写了三首诗赠刘禹锡,刘也回了三首。奇怪的是两人诗的标题中,柳宗元称刘为“刘员外”,刘禹锡则称柳为“柳柳州”,有什么不同吗?他哥俩都当员外郎那阵,正是永贞革新如火如荼、人生理想闪耀的时光,也是最

2、遭后来的唐宪宗、宦官记恨的时候。柳宗元这时有意突出“员外郎”,就是耿耿于怀,不忘那场改革,不忘初心。刘禹锡显然更稳妥一些,他不久前那首长安观桃花诗即惹了祸。虽然柳宗元还未到任,还是称“柳柳州”吧。所以,等到柳宗元死后,刘禹锡才在祭文中称柳宗元最显赫最在意的职务。韩愈、皇甫湜等人写的祭文也称“柳员外”。他们觉得这是对死者最大的尊重。反正人死为大,谁被刺激了也没辙。何况皇帝老儿唐宪宗跟着也死了,更没辙。唐代员外郎相当于现在某部的副司长(副厅级),有人说副司长?才多大的官啊。要知道柳宗元刘禹锡当副司长时才30岁出头,而且接近中枢,参与机要,成天在皇帝宰相跟前晃悠,多拉风啊。想想我们在这个年纪时的处境

3、,唉,别提了。二.刘禹锡为柳宗元写了几篇祭文?除《祭柳员外文》外,还有第二、第三篇。写完本篇后几个月,即公元820年七月初十,柳宗元归葬故里万年。刘禹锡携带柳宗元大儿子周六前往参加丧礼,又写了《重祭柳员外文》,这是第二篇。内容除应有的哀悼外,主要汇报后事落实情况以及各朋友的热心义举。与第一篇撕心裂肺相比,多了一分理性。第三篇,是刘禹锡替李程(字表臣)写的《为鄂州李大夫祭柳员外文》。这个李程,李氏皇族出身,是一个充满了传奇和争议的人物。在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派和以俱文珍为代表的反对派的斗争中,他与刘禹锡、柳宗元分别站到了两个阵营当中。然而,出乎世人意料之外的是,李程和柳、刘之间仍然保留着一份难得的

4、友谊。有专家臆测李程怀有对柳、刘的一丝歉意。我说不大可能。整革新派的是保守派、宦官集团,唐宪宗最后拿主意。永贞革新失败时,李程在四川混军饷,元和十年柳宗元再贬柳州,李程还只是个兵部郎中。就算想说什么,也没人听。政见有异很正常,韩愈不也是对革新派不满吗?君子之交的最高境界是和而不同。所以,当柳宗元在柳州病逝之后,灵柩北归途经武昌,时任鄂岳观察使的李程,专门委托刘禹锡代作祭文,聊寄哀思。据此推断,刘禹锡这篇替人写的祭文,写于公元820年正月—7月间。按时间顺序,当在《重祭柳员外文》之前。或问,李程本人好歹也是进士,有文化的,自已不会写啊?须知李程这人生性疏懒、滑稽好玩,不愿动笔。索性以工作忙为由,

5、让刘代笔。古代请人代写文章蔚为风气,算不了什么。代笔者心安理得注上姓名,委托者也没意见,也许还得送上润笔费。但现代一些官员的文章报告讲稿,多由秘书代笔,却只署领导姓名,秘书成了幕后英雄,呵呵。三.《祭柳员外文》是伟大友谊的绝唱刘禹锡《祭柳员外文》,情真意切,一哭三叹。后人无不为它的大河般的感情激流所震撼。它之所以传诵后世,得益于刘禹锡的两个“深厚”:深厚的感情基础,深厚的文字功底。没有感情,如同农村老太太的有偿哭丧,哭了半天,不知死的是谁;没有文才,写的祭文味同嚼蜡,连自已都感动不了。“二十年来万事同”的柳、刘,生死之交,情同兄弟。按现在说法,是铁哥们,过命的朋友。如今一个先走了,另一个写祭文

6、祭奠他。刘禹锡怎么写的呢?一是真实。祭文系肺腑之言,写得情真意切,抒发了生死相助、肝胆相照的情怀。作者如实地倾诉失去知已的极度哀痛,兄弟情、战友谊浸透在无尽的泪水里。突闻噩耗,刘禹锡他“惊号大哭,如得狂病。良久问故,百哀攻中。涕洟迸落,魂魄震越。伸纸穷竟,得君遗书。绝弦之音,凄惨彻骨。”沉重的打击,比死了他老娘还过之。无奈斯人已去,刘禹锡只有早晚向南遥拜老友魂灵:“朝晡临后,出就别次。南望桂水,哭我故人。孰云宿草,此恸何极!”还是做些实事好事吧。刘禹锡向天发誓:“誓使周六,同于己子”。二是细节。例如衡阳之约。祭文中写道:刘禹锡母亲病故,柳宗元多次派人去连州吊唁,并相约刘扶柩到衡阳时,柳宗元一定

7、赶来慰问。而当刘禹锡扶柩真的到了衡阳、翘首以待时,盼来的却是柳的噩耗。(“期以中路,更申愿言。途次衡阳,云有柳使。谓复前约,忽承讣书。”)前约犹在,伊人已逝。阴阳相隔,痛何如哉!又如请写墓志铭。祭文写道:刘禹锡素来身体欠佳,恐先殁于柳宗元,曾约请柳宗元为自已写墓志铭。谁知好友竟先他而去!(顾余负衅,营奉方重。犹冀前路,望君铭旌。)只有两人才知道的小秘密,于今让生者向死者幽幽诉说。细节的力量无穷,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