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艺术化

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艺术化

ID:27503735

大小:59.8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4

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艺术化_第1页
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艺术化_第2页
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艺术化_第3页
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艺术化_第4页
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艺术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艺术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艺术化一个恰到好处的有效提问,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全神贯注地思索,完全沉入课堂和课文教学的情境中,参与课堂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然而,许多教师对有效提问认识不足,提问存在弊端,如提问肤浅、形式不当等,导致效率低下,学生厌学。教师只有在教学中改进提问的方法,讲究提问的艺术,不断提高提问的质量,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引发创造能力。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教学中有效提问的一些体会。一、导入时的有效提问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往往会使课堂的导入生动活泼,一下子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如何有效导入呢?在执教《论美》一文时,我的导入环节是这样的:师:罗丹说过:“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你们有慧眼吗?有没有发现过美?请将你发现的美说出来与大家共享吧!生:山川河流之美,万物勃发之美;妈妈的唠叨是美,老师的提醒是美,同学的安慰是美,朋友的帮助是美……师:看来,同学们眼中的美真是无处不在呀。那么怎样的美才算得上是真正的美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培根的《论美》,看看他如何从理论方面展开对美的诠释。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提问,是自然的导入,不仅使学生明白所要学习的内容,而且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再比如特级教师于漪在上《孔乙己》一课时的提问:“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鲁迅先生在他所写的小说中最喜欢孔乙己。他为什么最喜欢呢?他是怎样以成功之笔来塑造这个艺术形象的呢?当我们读悲剧时,眼泪一般总是会情不自禁地夺眶而出。可是,我们读《孔乙己》,眼泪却流不出来,这又是为什么呢?有人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那么,《孔乙己》所写的悲剧,究竟是哪一种悲剧呢?”这样提问便使学生形成“急盼”“渴求”的心理状态,孜孜以求,加速思维。二、新旧知识相勾连,激活思维的有

4、效提问教育家布鲁纳说:“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联系新旧知识设计提问,既可以复习旧知识,使学生养成积累的良好习惯,又能有效地联系新知识,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正如《学记》中所说:“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迗。”“喻”即强调教学重在启发诱导,不越俎代庖。如执教《次北固山下》时,笔者让学生回忆学过的描写“乡愁”的诗句和有关的文章,通过有效提问,既训练了学生归纳、整理旧知识的能力,又顺利进入新课文的学习。三、抓住重难点的有效提问每篇课文都有重难点,教师要根据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挖掘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根

5、据学生的知识储备,有效设计问题,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提问中引发学生思考,使重难点得到有效解决。设计突破重点难点的有效提问,要做好以下几点:向全体,人人参与。知识的获取只有通过学生直接参与,亲身尝试、体验与感受才可靠有效。提问时要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给所有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如果只有几个人回答问题,一些学生就会觉得“反正与我不相干”,把自己看作学习的局外人、旁观者,他们只是机械地接受他人现成的思维成果,这样的效果与教师的“满堂灌”并无实质性的差别。(二)清晰明了,有思考的余地。教师在提问时要用诸如“能说说你的看法吗”“你认为最精彩

6、的是什么”“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之类的问题,这样就能增加学生自主选择的余地,精彩的回答常常因问而生。提问题语言要清楚明了,问题尽量一遍到位,养成学生集中注意力关注老师发问的习惯。在教学中,学生往往对较难的问题迟迟不能回答,或者回答不能一步到位,答得不够全面、深刻、正确,这就需要教师提出具体的有启发性的补充问题,适时地给予启迪、开导、点拨,帮助他们突破停滯,获得新的发以得出正确的答案(三)巧妙提醒,纠正错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回答问题时错误在所难免,老师不必惊慌失措,更不能指责学生,而应引导学生弄清错误产生的原因,通过有效的提问,纠正错误。

7、老师要掌握正确的纠错方法,要以鼓励为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之回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四、重视拓展提升的有效提问讲授新课之后要进行小结,此时也可以适当提问,这也是课堂最常用的方法,以此了解学生对教材内容和知识的理解、掌握的程度,并注意在此基础上,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拓展提升。小结时可用评析式提问,教师的课堂提问要富有鼓动性,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能使学生跃跃欲试,激起学习积极性,切忌开庭审案式的课堂提问。老师要为学生搭建将知识运用到具体生活实践中的平台,使理论联系实践,培养学生对相关知识和实践的关注。如讲解《端午曰》一课,拓展提升时可以

8、问:学了这篇课文后,你们对韩国端午节的申遗成功,怎么看?使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思考。总之,在老师艺术化的有效提问引导下,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发挥,“厌学”“拒答”“乱答”现象明显减少,独立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得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