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金庸小说的侠义精神及其现代意义.doc

浅析金庸小说的侠义精神及其现代意义.doc

ID:2752119

大小:61.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7-11-17

浅析金庸小说的侠义精神及其现代意义.doc_第1页
浅析金庸小说的侠义精神及其现代意义.doc_第2页
浅析金庸小说的侠义精神及其现代意义.doc_第3页
浅析金庸小说的侠义精神及其现代意义.doc_第4页
浅析金庸小说的侠义精神及其现代意义.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金庸小说的侠义精神及其现代意义.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金庸小说的侠义精神及其现代意义浅析金庸小说的侠义精神及其现代意义引言“金庸热”是中国当代文坛的一个奇异的文学现象,它不仅拥有数目极为众多的读者,而且持续时间长、覆盖地域广、读者文化跨度大。究其原因,正是从博大精深、纷繁复杂的古代文化中提炼出来的,根深蒂固地植根于中国的广大民众的心灵结构之中的一种文化精神——“侠义观”,它促成了“金庸热”的产生和持续。“作为一个人,他是一个杰出优秀的人;作为一个学者,他是一个一流的学者;作为一个文学家,他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2005年初,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著名文艺学家徐岱教授对其做出这番评论。毋庸置疑,就作家而言,金庸确

2、实创造了一个几乎是无法超越的文学现象。从1955到1972年间共创作了12部长篇、2个中篇,为全世界的华人开创了一个奇妙的武侠天国。可以说,有华人处即有金庸武侠小说。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重信然诺,不变节,不趋势,坚守人格,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追求自由人格、自由生命构成了侠义观的基本内涵,这也正是这些侠客为读者所喜爱的原因。一、中国武侠文化与“侠义精神”武侠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已经渗透到了每个中国人的灵魂深处,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一个重要的支撑部分。从诸侯纷争的战国时代到今天,我们的民族对这一文化一直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执着的偏爱

3、。金庸是中国武侠小说的大师,他开创了继晚清第一次武侠小说高峰以后,又一个武侠小说的高峰时代,金庸的武侠小说比较全面的展示了中国的武侠文化,浅析金庸小说的侠义精神及其现代意义把武侠小说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境界。(一)武侠小说概述武侠小说是中国通俗文学传统流裔之一,它从形式到内容都与中华文化血肉相连。它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文学样式,自唐传奇始一直绵延至今,特别是以金庸为代表的新派武侠小说的出现使这种古老的文学体裁获得了新生。“武侠小说”这个概念是1915年林琴南才首次提出的,而在明清之际多称为“侠义小说”、“侠情小说”、“侠勇小说”、“任侠小说”,可见这种文类的小说其重

4、点是一个“侠”字。只不过古代的侠士都是些身怀武功的人物,写他们就不能不写他们的“武功”,因而称为“武侠小说”。可以这样说,“武”之于“侠”就像“毛”之于“皮”,皮之不存,毛之焉附?无“侠”之“武”又有何价值可言?武侠小说大家梁羽生曾在《从文艺观点看武侠小说》一文中说道:“武侠小说,有武有侠。我以为,武是一种手段,侠是一种目的。通过武力的手段去达到侠义的目的。所以,侠是重要的,武是次要的。”梁羽生:《从文艺观点看武侠小说》,新加坡写作人协会演讲论文,1977年。无疑这种观点是正确的。武侠小说之所以历数千年而不衰,不是“武”的功劳,而恰恰是“侠”的魅力不减。时至今日,

5、人们已经告别了拳脚刀剑打天下的年代,任你一身武艺也抵挡不了一颗子弹,“武”已失去了其神奇的一面,为什么今天的读者还喜读武侠小说呢?除了消遣和娱乐外,其中“一身正气,豪气干云,替天行道,扶弱锄强”的侠风侠行仍然能温暖当代人的心灵。(二)武侠小说中的“侠”和“义” 在中国文学史上,《史记•浅析金庸小说的侠义精神及其现代意义游侠列传》开侠义文学之先河,曹植《白马篇》奠定了侠义文学的基调。初盛唐时期,骆宾王、陈子昂、王维、李白等一大批诗人,任侠狂歌,从军报国,创作了大量游侠诗、边塞诗,形成了侠义文学的第一个高峰。宋元明的话本、小说中,游侠形象再度活跃,并出现了《水浒传》这

6、样的巨著,是为侠义文学的第二个高峰。金庸小说塑造了一系列光彩熠熠的侠义英雄形象,拓展了侠义精神的内涵,提升了侠义精神的思想境界,成为侠义文学的第三个高峰。1.武侠小说中的“侠”金庸的小说侧重于一个“侠”字,所以就不得不先提及金庸笔下几个脍炙人口的主角,他们往往都是从乱世之中成就侠名的英雄,或是在列强蜂起,武林大乱,民不聊生,外患内忧不断的两宋,或是在时局跌宕,各地为王的明清之交,因而诞生了萧峰、郭靖、杨过、张无忌、袁承志、令狐冲等等历经风雨后终成伟名的侠士,所以把《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等列为金庸最具盛名的代表作不是没有道理的,这几部小说中的主角已经突破了旧武

7、侠小说中传统侠客的作用,即不仅限于行侠仗义,更是要进一步为国家与民族而出生入死,退一步为了天下苍生而奋不顾身,这也是儒教伦理所规定的侠之大者素有的风范,不知不觉中,这样具有一定限制的儒教伦理已经成为了金庸武侠小说的精神龙骨,撑起了金庸笔下庞大的武林社会和政治王朝。尽管各家各派对“侠”的看法不一,但总括起来莫过于“见义勇为”。《辞海》里称“侠”是“扶弱锄强,见义勇为的人”,《辞源》里称“侠”是“打抱不平,见义勇为的人”。由此可见侠士们应该是一见到这个“义”字即使是上刀山、下火海也再所不辞,无怨无悔。正如《书剑恩仇录》中的陈家洛对少林老方丈天虹所说:“救人危难,奋不顾

8、身,虽受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