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的文学研究及其学术启迪

《论语》的文学研究及其学术启迪

ID:27557053

大小:5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4

《论语》的文学研究及其学术启迪_第1页
《论语》的文学研究及其学术启迪_第2页
《论语》的文学研究及其学术启迪_第3页
《论语》的文学研究及其学术启迪_第4页
《论语》的文学研究及其学术启迪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语》的文学研究及其学术启迪》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语》的文学研究及其学术启迪[摘要]长期以来,周秦散文被合理划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大块。就文学价值而论,历史散文以《左传》为佳作,诸子散文则以《孟子》尤其是《庄子》为优品。作为儒家首部结集的《论语》,其经学地位固然卓尔,却因为语录体的性质及其束缚,在文学发展链条中显得无足轻重。通观近代以来的中国文学史,言近旨远、词约义丰、形象隽永等评语,足以概括《论语》的文学品格,即便是检读分体性质的古代散文史,满腹经纶的长者也难以延展出长篇大论来。青年学者阳清所著《文学研究》,恰恰凭借着鸿篇巨制,把这种不可能性

2、变成了现实。[关键词]论语;学术研究;评析诚如撰者在《导论》中所言,《论语》所呈展的文化张力,不仅是儒学所致,而且表现为原书在文学创作和发展链条上的重要位置__《论语》亦是感性而具体的:其写人、记言、叙事、情意、韵感、润饰,等等,一方面因其殊异于同时代其它诸子作品而自成特色;另一方面又因其文本典范意义和历史遗响,连同其史学意识、文学观念、艺术精神等,足以形成某种表达效应、批评效应、主体效应以及文化效应。而通读《文学研究》,全书洋洋洒洒,灼灼其见,一则给人以酣畅淋漓之感,二则给人以学术启迪之思。首先,学术

3、选题是蹈常袭故、步人后尘,还是独树一帜、另辟蹊径?这是一个创新与否的现实命题。对于大多数学者而言,沿着前人的足迹,在通衢大道上负轭前行,实为首选。少数研究者却不走寻常之路,在莽莽原野中且行且歌。前者虽有迹可循,却不免拾人牙慧。后者虽身处险境,却体验着辗转寻宝的惊喜和乐趣。王国维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话虽如此,《论语》并不是周秦文学的最佳代表,原书的哲学价值大大超过了文学价值,如此对之进行文学研究,势必面临着高投入而低产出的危险。这需要非同寻常的勇气。然而,撰者不拘时俗,不畏艰辛,着实在荆榛阡陌上运斤成风

4、,在天地茫然中闯出了一条光明之路。此著遂以创新的因素良多,除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之外,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应该是针对《论语》文学的令源。正如撰者所论,同处语录体散文发展阶段,《论语》因为编纂结集、儒者传道、读者接受等诸种机制,最终孕育出了《老子》难以媲美的文学特性,又因其位处哲学本位时代的初期,如此造就了儒家哲学光环之下的文学境界。这里,文学令源引导着后文对《论语》文学成就的阐述,不失为全书文学研究的根基。换句话说,令源论决定着文学价值论。这里,“一以贯之”既是孔子哲学建构的归纳法,同时又不失为撰者学术演绎

5、的方式。其次,学术研究是从宏观去鸟瞰,还是从微观去透析?这是一个方法论上的重要命题,学者各有体会。在没有足够经验的情况下,宏观鸟瞰者高屋建瓴,却容易流于空乏浮夸、隔靴搔痒,难以落到实处;微观透析者研几探赜,却容易导致囿于一隅、坐井观天,钻进去而跳不出来。最好的解决办法,应该是基于宏观视阈的微观诠释。本书撰者在层层拨开《论语》文学性及其生成机制之时,正是实现了宏观鸟瞰与微观透析的完美结合。正因为如此,原书以小题目来做大文章,力图避免浮薄琐屑,细节之中足以彰显气派,抑又新意叠出更为确切地讲,在开始阐释文学价

6、值之前,撰者对介于史学本位时代与文学本位时代之间的《论语》进行合乎学理的文化定位,抑又对前贤相关研究成果爬罗剔抉,然后构设出文艺思想、人物形象、表迗艺术等三种主要内容,并让每一种内容消融于哲学境界和仁学体系之中。在宏观指引下,撰者从语言、审美、诗教、乐教等四个方面来演绎文艺思想,从夫子、隐者、弟子、他者等四个方面来表现人物形象,从语体、叙事、情愫、韵感、润饰等五个方面来展示表达艺术,其例证鲜明突出,其解说具体而微,最终成就了《论语》文学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再次,学术语言是质木无文,是文采斐然,还是文质兼具

7、?这是一个表达方式的命题。因为乾嘉朴学风尚的影响,老一辈学人习惯于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力求说清问题辄止,罕见引申抑或敷衍,语言朴实至极。缘于西方文论话语的浸润,青年评论家则以先锋自居,学术论证曲折有致,言辞美艳且常有惊人之语,风格亦足令赏心悦目。我以为,文质兼具才是最佳的学术语言,二者偏废均不可取。而此书条纹缕析,秩序俨然,详慎老成、慢条斯理的冷静陈述,让阅者信服无疑。全书乐于在古人基础上陈述己意,又讲究用辞造语,注重逻辑关联,最终流畅如水、彬彬成文,给人难以磨灭的阅读印象,称之为享受亦殆不为过。这种学

8、术眼力,类似于针对《诗经》之外的周诗以及古歌进行系统研究。因为《诗经》显赫地位所致,《诗经》之外的周代歌谣以及大量古歌,非常容易被学者忽视,实则有力参与了上古诗歌的文学生成,其学术意义类似于《论语》文学研究,值得我们一探究竟。当然,基于宏观视阈的微观诠释,文质兼具的表迗方式,同样不失为上述研究主题的有效辅助。这种学术实践,素来与文学渊源的考究直接关联。由此亦可旁证:时代越早的文献,其中蕴藏的学术能量更为丰赡,对周秦典籍进行专书研读,抑或在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