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性教案示例之一_1

惯性教案示例之一_1

ID:27561913

大小:16.8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4

惯性教案示例之一_1_第1页
惯性教案示例之一_1_第2页
惯性教案示例之一_1_第3页
惯性教案示例之一_1_第4页
资源描述:

《惯性教案示例之一_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惯性教案示例之一详细介绍:(一)教学目的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惯性教案示例之一详细介绍:(一)教学目的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

2、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惯性教案示例之一详细介绍:(一)教学目的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  1.知道什么是惯性,认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会用物体的惯性解释惯性现象,培养学

3、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3.通过惯性现象,向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二)教具  惯性球、惯性小车和木块.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二、惯性  教师:从牛顿第一定律知道,任何物体都具有保持静止状态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也可以说物体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我国以前有人用“动者恒动,静者恒静”来表述物体的惯性.这句话可以做如下解释.物体具有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物体运动时要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物体静止时要保持静止状态不变.恒是永久的意思,即原有的运动状

4、态会永久保持,直到有力的作用才能使它的运动状态改变.  这里提出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三、惯性现象  教师: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下面我们做几个表现物体具有惯性的有趣实验.  1.惯性小球实验  我们把一个小球稳稳地放在小木片上,用弹簧片迅速地把小木片弹出去,注意观察发生的现象.  (演示)  小木片弹出去后,小球落在了原处.  大家都知道这是由于小球有惯性.但是如何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这个现象呢?  我们用惯性解释物理现象,必须抓住惯性的实质.惯性的实质是物体有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所以我们必须认清物体原有的运动状态.以小球

5、为例,木片被弹出去之前,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小球由于有惯性,还应保持原有的静止状态,所以小球落在原处.简言之,物体原来是什么状态,由于有惯性,它要保持什么状态,这是解释惯性现象的关键.  2.钢笔帽的惯性实验.  教师示范:拿一个小纸条放在桌边上,在纸条上压一个立着放的钢笔帽,将纸条迅速抽出,钢笔帽不倒.  (学生操作)  教师提问:请大家解释当纸条抽出时,笔帽为什么不倒?  (学生回答,教师讲评)  钢笔帽是静止的.当纸条迅速抽出时,由于笔帽有惯性,还要保持静止状态,所以笔帽不倒.  3.刹车时的惯性现象  教师:我们在小车上立一个木块,使小车和木块一起运动

6、,小车突然停住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演示,并请学生解释,教师讲评)  教师:刹车前木块和小车一起运动.刹车时,木块底部和小车都停住了,但是由于有惯性,木块上部还要保持向前运动,所以木块向前倾倒.  这个实验再现了汽车紧急刹车时乘客向前倒这一普遍现象.  4.汽车起动发生的惯性现象  教师:请大家解释汽车起动时乘客为什么向后倾倒?  (学生回答:教师讲评)  四、学生练习  1.章后习题1  (教师讲评从略)  2.章后习题4  (教师讲评从略)  3.习题3  (教师讲评从略)  4.习题2  (学生答)  教师:飞机投掷物体前,被投掷物跟飞机一起运动.投

7、掷物离开飞机后由于惯性仍要向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可是被投掷物受重力作用,它向前运动的同时还要向下落,物体的实际下落轨道是一抛物线.所以必须提前投掷.  飞机速度越大,高度越大,提前量也应该越大.飞机投弹也遵循这个规律.  5.节后练习4  (学生答)  教师:跳远运动员起跳前经过了一段距离的助跑,踏跳时具有较大的水平向前的速度.由于人有惯性,踏跳后还要向前继续用较大的速度运动,这样可以跳的更远些.事实证明,跳远运动员都是短跑好手就是这个道理.  五、学生阅读“汽车刹车之后”  (学生阅读五分钟)  教师:从阅读材料可知,汽车的停车距离等于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之

8、和.如果你是一位汽车司机,应该注意怎样防止发生交通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