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教学“导学法”的尝试与探索

对语文教学“导学法”的尝试与探索

ID:27591981

大小:7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4

对语文教学“导学法”的尝试与探索_第1页
对语文教学“导学法”的尝试与探索_第2页
对语文教学“导学法”的尝试与探索_第3页
对语文教学“导学法”的尝试与探索_第4页
对语文教学“导学法”的尝试与探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语文教学“导学法”的尝试与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语文教学“导学法”的尝试与探索摘要:语文教学“导学法”是为了深化教学改革,研究如何教会学生学语文、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探讨一个给学生施行学法指导的教学路子而进行的。教师学会教,学生学会学,两者的屮心在于“学”。如何把教师的会教转化为学生的会学,重点在于在“导”字上下工夫。关键词:构建语文环境设置难点疑点激发想象联想《普通高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耍培养学生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宄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这就是说高中语文要为人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语文新课程的教学主要是学,但关键在

2、导。下面就语文新课程的导与学问题谈谈自己的尝试和探索。一、构建语文环境多少年来,我们的语文教学步入了重重误区,将一门诗意的课程弄得味同嚼蜡,支离破碎。什么词语解释、背景介绍、结构分析、人物欣赏,林林总总,不一而足。硬是将一篇优美的文章活生生地肢解了。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以上这些现象呢?我想主耍是语文教师对语文课的特质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认识不淸造成的。怎样才能改变这一现象,回归语文的诗意呢?首先就要营造语文学习的环境。1、拓展语文课程资源,创造新颖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资源决不仅仅是语文教材,诸如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的资源。

3、它包括课内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为此,我将语文分为普通语文课、语文活动课、课外阅读课。活动课包括座谈、讨论、演讲、辩论、演出。去年,我根据所学的课文,搞了一个诗歌朗诵会,今年我选了丁西林的《三块钱国币》让学生自导自演。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鼓励学生向校外学生杂志和校刊投稿。多名学生在读书活动中获奖,多篇作品刊登在校刊上。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2、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营造诗意的课堂环境。现在使用的高屮教材,是几十年来最具革命意义的好教材,它打破了文体单元的惯例,删除了枯燥乏味的文章,增加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补充了课外阅读材料。整个高巾教材,文学作品占70%,而高

4、二教材全部是文学作品。但有了好教材,不一定就冇了课堂的诗意。我是如何运作的呢?一是朗读。学生读、教师读、单个读、齐读,形式多样,重要的是教师的朗读。声情并茂的朗读既可以营造一种语言的环境,还会让学生终身难忘。二是精心设计导语。文学课一上课就要让学生感到诗意的氛围,导语是极其重要的。我在教学余光中的《乡愁》时,先让学生回想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诗句。如李白的《静夜恐》,王维的“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崔灏的“H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等。学生很快进人思乡的氛围中。三是恰当运用多媒体。多媒体技术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文明成果之一。它具有信息量火、声画配合的优

5、势,恰当运用能营造一个诗意的氛围。二、设置难点疑点科学设置难卢疑点是新课程导学的重要方法。“学与问,相辅而行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没有学就无从问,没有问就达不到一定的深度。但如何设置疑问呢?1、由浅入深,让学生有解决问题的基础。我在教《琵琶行》时,就设置了三个逐层深入的疑点。(1)作为名噪一时的、有着高超技艺的琵琶女为什么“千呼万唤始出来”,还“犹抱琵琶半遮面”?(2)琵琶女应该年龄越大技艺越精,为什么现在“门前冷落鞍马稀”呢?(3)今天的琵琶女“夜深忽梦少年事”,为什么还“梦啼妆泪红阑干”?一是琵琶女的地位已经衰落,原来她在封建社会里的地位是由她的角色决定的,既然年老色衰,当然

6、就“门前冷落鞍马稀”了。二是琵琶女对现时的衰落处境觉醒了吗?显然她对年少时“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还是深深眷念,否则就不会“梦啼妆泪红阑干”了。2、牵线搭桥,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新课程观认为,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也是解决问题的主耍力量。但是学生囿于知识、能力、生活经验,很难一下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师在设置疑点的时候要给予必要的帮助,牵线搭桥。譬如我在教《晚春》这首诗时,围绕诗的构思,作了如下帮助。本诗就四句话: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问题:你读了这首诗后,觉得它在构思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我采用先抑后扬、层层铺垫的方法,提供了如下解

7、题帮助:(1)本诗确很平淡,没有“春风又绿江南岸”、“僧敲月下门”这样的惊人之句。(2)但有些词很有意思,譬如“知”、“斗”、“解”,好象不是植物应有的情感,这在修辞上叫什么?(3)“杨花榆荚无才思”吗?怎么知道将杨榆之花解作漫天飞雪?(4)东晋时谢安叫他的几个侄儿比喻雪花,有的说似盐,有的说像棉花,有的说似柳絮。这些说法都像,但显然有文野之分,高下之别。最后结论:本诗的构思平中见奇。三、激发想象联想如何激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