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张涛

山东省威海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张涛

ID:27597787

大小:1.15 MB

页数:85页

时间:2018-12-02

山东省威海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张涛_第1页
山东省威海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张涛_第2页
山东省威海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张涛_第3页
山东省威海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张涛_第4页
山东省威海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张涛_第5页
山东省威海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张涛_第6页
山东省威海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张涛_第7页
山东省威海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张涛_第8页
山东省威海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张涛_第9页
山东省威海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张涛_第10页
资源描述:

《山东省威海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张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基于课程标准和生命化理念的教学山东省威海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张涛基于课程标准——目标、评价、教学的一致性基于生命化理念——课堂行为规则的制定和使用基于课程标准的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贯彻落实《课程标准》需要回答如下三个问题:你要把学生带到哪里?(教学目标)你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教学过程与方法)你是否已经把学生带到了那里?(学习结果评估)《数学课程标准》一、目前课堂存在的普遍问题山东省生物优质课评比:一、目标:目标决定方向二、设计:立意决定高度三、过程:细节决定成败四、结果:以学论教目标: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关系描述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过程说明DNA是遗传物质结果:你的终结性评价

2、与目标对应吗?(评价)你有过程性评价吗?(评价)你的目标落实的主体是学生吗?(教学)你关注全体学生了吗?(教学)评价实施的问题学习之前缺少诊断性评价:省教学能手评比:《人的性别遗传》注重教学,而忽视评价。我们往往强调“教——学”活动(手段)的成功,而不是学生学习(目的)的成功。这导致教学中出现“替代”和“遮蔽”现象。课堂上更多的是对学生表现的评价,知识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重视不足,也研究不足。知识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过于依赖课堂小测,缺少在过程中的评价,导致教学设计缺少层次。课堂小测很多都是考查识记、知识再现的题目,与教学目标吻合度不高。二、“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的案例解读《探索三角形

3、相似的条件》文登二中徐方圆目标:探索……过程:通过对相似三角形定义的复习及对全等与相似内在联系的分析,学生带着一定的目的性去猜想相似的条件。1.学生对AA进行验证(一放一收)2.组织学生对其他猜想进验证。(二放二收)3.练习:找出下列图形中的相似三角形,并说明理由。(三放三收)设计要点:1.准确定位目标——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2.教学依据目标进行——体现探索的过程3.评价——围绕目标,评在重点、难点教学反思1.课堂上对问题的“放”要“放”彻底。其实把问题放下去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改变个别学生“替代思维”的现象,使教学的重心从面向个别学生下移到面向全体学生,也就是使全体学生“动”起来。

4、只有真正意义上的“放下去”,才有可能从学生生成的资源中解读出学生的初始状态,使教学有可能贴近学生的实际,并且在学生初始状态的起点上促进变化和实现发展。2.在课堂上对问题的“收”要到“错误”。课堂中学生的“错误”,是教师的巨大财富,因为“正确”很多情况下都是从“错”的辨析、筛选中逐步形成的。因此,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收”,首先要改变教学“视而不见”的现象,从只关注正确的答案,转换到重视学生的困难分析和错误解读。善于主动去捕捉错误、应对错误,才有可能把学生的“错误”变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宝贵资源,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从而获得错误背后的成功。3.在课堂上对问题的“收”要

5、到“思维过程”要从只关注结果的呈现,转换到重视学生思维状态中相关信息的捕捉,把学生思维过程的展现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只有这样,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思维水平才能不断得到发展。《阿长与山海经》荣成市蜊江中学李小燕一放:大问题:你如果要雇保姆,会不会雇长妈妈?课前自主学习。一收:怎样“收”?1.小组交流2.教师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学生的不同想法3.交流时注意收集不同的观点4.学生的认识全部写在了黑板上二放:从细节中又可以看到怎样的阿长呢?阿长究竟是真关心我还是讨好我呢?默读19——29自然段买山海经部分,划出其中的细节描写。二收:三放:从文章的细节当中,读出“我”对长妈妈的感情是怎样的呢?

6、三收:收到了什么?1.儿时“我”对长妈妈规矩不耐烦;写作时的“我”理解了长妈妈是在用她的方式关心着我。2.体会作者感激、同情、悔恨的感情。3.“我”的感情变化始终贯穿全文,这是这篇文章的线索。三、“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的实施要点(一)确立清晰的学科目标体系。具体地说,就是如何将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或水平标准,通过一系列的目标具体化技术,确定学期或模块的目标,再具体化为单元或课时目标。1.理解教学目标中的行为动词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是“用尽可能清晰的行为动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描述”。之所以要用行为动词,是因为行为动词表示的是具体的动作或行

7、为,其优点是明确、可观察,便于测量。每一个目标动词的具体要求又是不一样的,如即使同属于“理解”层次的目标动词也包含概述、阐明、举例说明等的分别。理解和领会课程标准中行为动词的含义是很多教师比较忽略的,但如果不弄清楚这个问题,就很难把教学目标真正具体化。《生物学课程标准》中的知识性目标动词共计37个《试论“描述”与“概述”的区别》《论“举例说出”在生物教学中的意义》《生物学的基本观点是怎样形成的》《基于概念理解的教学过程分析与重建》2.教学目标中学习内容的分解重要概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