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ID:27605533

大小:5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5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_第1页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_第2页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_第3页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_第4页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_第5页
资源描述: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摘要】高中地理新课标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在教学方式上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中学地理教学有值得借鉴的价值。本文从“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概念、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应用的依据、应用实例和存在的问题等几个方面介绍了这一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非指导性地理教学新课程标准    一、将“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应用于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理论依据    (一)满足学生不同的需要  在非指导性教学模式中指出,学习目标由学生在课堂上自主确定,这样每个学生可根据自己

2、的不同学习程度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这一点符合新课程改革中满足不同学生的地理学习需要相吻合。  (二)重视地理问题的探究  在非指导性教学模式中,教师对于所提出的问题不给答案,由学生自己讨论得出,教师作课后补记。在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三)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标准把“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作为基本理念,只提出教学要求而没有明确必学的内容,更没有

3、详细的知识点,更加强调学生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对提高整体素质的作用。在非指示性教学模式中的“四自”也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强调学生的终身学习。  (四)构建开放的地理课堂  地理新课程标准指出:“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从而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开放式地理课堂的构建,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学习空间,也从根本上改变了师生关系。    二、

4、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下面以“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为例来说明“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施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一)确定辅助情境  地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开动脑筋思考日常生活中容易出现的一系列的困扰人们生活的问题(比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社会秩序混乱、住房困难等等),然后根据之前学过的有关城市化的知识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看哪些问题是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一阶段一般在师生交谈中进行,地理教师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情绪。同时,地理教师

5、要事先组织好若干有关城市环境问题的话语,以限定学生表达情感的范围,明确交谈中对共同关注的问题取得一致意见的目标。  (二)探索问题  在此阶段,教师要在鼓励学生表达消极和积极的情感的基础上,澄清和明辨学生的情感。究竟在第一阶段提出的问题是否属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呢,在这一阶段就要让学生对此问题进行进一步地辨析。  (三)发展学生洞察力  日常生活中,由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所带来的麻烦也不少,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可能意识到一些。在这一阶段,让学生发表自己对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的看法,教师启发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

6、使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所发展。  (四)规划和决策  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有关问题做作出计划和决策。针对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诸如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等的问题,引导学生具体分析,做出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规划和策略。教师在此阶段要引导学生做出与自己的期望相一致的决策,并引导学生开始积极的行动。  (五)整合  即学生汇报他采取的行动,进一步获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规划日益完善的积极的行动。  上述五个阶段相互衔接,构成了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全程。这五个阶段可能发生在一

7、次交谈或一系列的交谈之中。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有充分自由从事自己喜好的活动,有各自的学习目的;教师的任务在于建立一个积极、接纳、无威胁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自我指导。教师是学生情感的反应者,学习活动的咨询者和合作者,教学活动不被教师计划安排地进行。三、在非指导性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强调主体地位的凸显  在师生关系的处理上,教学过程应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助产士”和“催化剂”。在非指导性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学生情感发展的促进者,是受学生信赖、同学生之间不存在任何防御的顾问。非指导的含

8、义是尽可能少地用直接告诉、简单命令、详细指示等形式,更多的运用间接的、不命令的、启发性的等形式。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备课时教师要尽可能全面地预设出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答方式,随时解答学生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又促进了教师的发展。  (二)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研究性学习课程没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