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和电路复习教案

电流和电路复习教案

ID:27615933

大小:40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5

电流和电路复习教案_第1页
电流和电路复习教案_第2页
电流和电路复习教案_第3页
电流和电路复习教案_第4页
电流和电路复习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电流和电路复习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复习课第1课时:知识梳理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摩擦起电及其原因。 2、理解电流的概念,掌握电流表的使用。 3、知道电路的组成及串、并联电路,会画、会看简单的电路图,能排除简单的电路故障。 4、掌握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并能灵活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知识的梳理,让学生熟练掌握本章的基础概念和基本规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复习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会读、会画简

2、单的电路图。2、掌握串、并联电路难点: 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以及常用电学符号串、并联电路的分析。三、课前准备 例题、练习题、试卷、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情景设计,导入新课1、导语:在生活中,电已经成为我们每个家庭必要的主要能源,为了让电能为人们人生活更好的服务。我们应该努学好电知识。今天我们开始复习电学方面的知识。2、揭示课题:电流和电路二)、交流讨论、知识梳理1、考点一:电荷1、摩擦起电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定义:用摩擦

3、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能的转化:机械能-→电能①摩擦起电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③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2、两种电荷:1)、正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2)、负电荷: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4)、验电器:构造:

4、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5)、电荷量: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量。1e=1.6×10-19C单位:库仑(C)元电荷e6)、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3、导体和绝缘体:1)、导体: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说明:金属导体中电流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酸、碱、盐溶液中的电流是正负离子都参与定向运动2)、绝缘体: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

5、移动的电荷。3)、“导电”与“带电”的区别导电过程是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过程,导电体是导体;带电过程是电子得失的过程,能带电的物体可以是导体,也可以是绝缘体。4)、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原因是:加热使绝缘体中的一些电子挣脱原子的束缚变为自由电荷。2、考点2:串、并联电路的比较与识别1)、电路的组成:分类①电源定义:能够提供电流的装置,或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作用:在电源的内部不断地聚集正电荷负极聚集负电荷。以持续对外供电化学电池干电池蓄电池充电时,电能—→化学能供电

6、时,化学能—→电能光电池发电机机械能→电能光能→电能②用电器:定义:用电来工作的设备。工作时:将电能—→其他形式的能。③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④导线:输送电能2)、三种电路:①通路:接通的电路。②开路:断开的电路。③短路:定义: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特征:电源短路,电路中有很大的电流,可能烧坏电源或烧坏导线的绝缘皮,很容易引起火灾。2)、、连接方式:串联并联定义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把元件并列的连接起来的电路特征电路中只有一条电流路径,一处段开所有用电器都停止工作。电路中的电流路径至少有两条,各支路中的元件独立工作,

7、互不影响。开关作用控制整个电路干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中的开关控制该支路。电路图实例装饰小彩灯、开关和用电器家庭中各用电器、各路灯3)、识别电路串、并联的常用方法:(选择合适的方法熟练掌握)①电流分析法:在识别电路时,电流:电源正极→各用电器→电源负极,若途中不分流用电器串联;若电流在某一处分流,每条支路只有一个用电器,这些用电器并联;若每条支路不只一个用电器,这时电路有串有并,叫混联电路②断开法:去掉任意一个用电器,若另一个用电器也不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串联;若另一个用电器不受影响仍然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为并联。③节点法:在识别电路时

8、,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用电器或电源,则导线的两端点都可看成同一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的共同点④观察结构法:将用电器接线柱编号,电流流入端为“首”电流流出端为“尾”,观察各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