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第二课时教案

《诺贝尔》第二课时教案

ID:27618864

大小:18.61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5

《诺贝尔》第二课时教案_第1页
《诺贝尔》第二课时教案_第2页
《诺贝尔》第二课时教案_第3页
《诺贝尔》第二课时教案_第4页
《诺贝尔》第二课时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诺贝尔》第二课时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诺贝尔》第二课时教案  www.5y  kj.co  m    教学目标: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他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到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3.学习抓住重点词阅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他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到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填空导入,激发情感  .通过上一节

2、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是(一次世界性的盛会)。地点定在(诺贝尔的诞生地),时间为(诺贝尔去世的日子)。  2.那你知道为什么奖的颁奖地点和时间的设置如此特殊?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  3.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近这位举世瞩目的大科学家——诺贝尔。  二、自主品读,感悟精神  (一)立志  .

3、他为什么要发明炸药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课文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了?  2.轻声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诺贝尔为什么要发明炸药?  3.学生交流。  4.补充句子:用“为了  ,诺贝尔立志发明炸药。”  (二)液体炸药  .请快速浏览课文5-9自然段。  同桌讨论:诺贝尔发明炸药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诺贝尔最先发明的是液体炸药。我们一起看课文第五自然段,引读---  (三)固体炸药  .自由轻声地来读一读第六、七自然段,找一找,他遇到哪些挫折、打击?  学生交流: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

4、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  A.出示:1864年6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  (1)这句话告诉我们诺贝尔受到了什么挫折与打击?“化为灰烬”是什么意思?诺贝尔心里是什么滋味?如果你是他的亲友你会怎么劝说他?  (2)那他退缩了吗?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理解“毫不气馁”,你有什么感受?  (3)指导朗读。  B.面对沉重的打击,诺贝尔

5、毫不气馁。诺贝尔决心继续实验,可由于危险太大,政府不允许诺贝尔继续实验,怎么办?  分角色读。  出示:在朋友的帮助下,诺贝尔租了一条大船,在瑞典首都附近的马拉伦湖上搞实验。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  (1)你感受到什么?  (2)失败、失败、再失败,他疲惫的身心经受了多少次失败?失败了就再来,他拖着虚弱的身体工作了多长时间?  (3)看着“四个年头几百次失败”你想到了哪些词语?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

6、。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  (4)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几百次的失败,常人难以忍受,然而,诺贝尔却坚持不懈地努力,终于获得了成功。从“终于”你读出了什么?  c.出示:1864年6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在朋友的帮助下,诺贝尔租了一条大船,在瑞典首都附近的马拉伦湖上搞实验。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

7、—黄色炸药。  诺贝尔这种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精神多么令人赞叹啊!我们一齐把这段话读好。  (四)爆炸力更大的炸药  .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这么一次实验,自己放声去读一读,看看他是怎样做这个实验的,并找出相关语句。  2.交流  (1)诺贝尔是怎样做这个实验的,能把有关语句读读吗?指名读。  出示: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眼紧紧盯着缓缓移动的火星。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盯着炸药不放。  A.为什么他要“亲自”点燃呢?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B.从“紧盯”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c.师引读——“近了!近了

8、!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这句话用了三个感叹号,你读懂了吗?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