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之内涵及其当代教育价值

“仁”之内涵及其当代教育价值

ID:27628568

大小:5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5

“仁”之内涵及其当代教育价值_第1页
“仁”之内涵及其当代教育价值_第2页
“仁”之内涵及其当代教育价值_第3页
“仁”之内涵及其当代教育价值_第4页
“仁”之内涵及其当代教育价值_第5页
资源描述:

《“仁”之内涵及其当代教育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仁,之内®直2016-01-2013:50:07理论导刊2016年1期邹小婷摘要:社会的和诺稳定不仅需要制度保障,冋时也需要伦理支掙。孔子从W史传统、血缘关系和生活屮情理这三个向度岀发,构建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体系。仁学这一伦理体系把伦理规范与人的心理欲求融为一体,形成了一个炅有实践性格而不待外求的道徳模式,起着协调和规范人们社会生活的作用。深入分析和汲取孔子“仁”的思想内涵,对于弥补现代社会极端的个人主义盛行、私欲膨胀等所造成的道德落宽有重要价值。关键词:孔子;“仁”;美德伦理:现代价值屮图分类号:B222文

2、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6)01-0108-05"仁”足孔子思想体系屮的核心概念,仁学蕴涵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关于个体、社会等相互关系及其价值取向的主要思想内容。仁学从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三个维度,构建丫一个从个人内心出发逐渐外移和延仲性的道德模式,具冇很强的实践品格。习近平总书记在屮共屮央政治局第I-三次集体学习时就明确提出,要以巾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仁爱思想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偾观。探讨和发掘传统仁学之道徳内涵,对激发我们的道徳情感和积极的道徳行为,提升社会道徳水平,有着重耍的理论价值

3、和实践意义。一、孔子"仁”学建立的历史背景及其内涵透视从字形字义的角度分析,“仁”是与他人、与自心相关的理念。据罗振玉考证,“仁”字起源于东夷文化,殷墟卜辞中就收录了像“仁"的字。章太炎筲经指出:"仁,古文作,与古文夷同,盖古文仁、夷同字也。”[1】329“仁”作%道徳范畴最早产生于春秋时期,此时“仁”的基本规定即力“爱人”,如《国语-晋语》云:“爱亲之谓仁”;《国语•周语下》称:"言仁必及人”"爱人能仁”等等,以上论述都涉及到“仁”的某一方面内涵。讨见,“仁”这-•概念在孔子之前就有,并非孔子的独创。但赋予“仁”

4、以丰富的哲学内涵,使“仁”成为思想系统的核心,成为影响屮华民族未來的文化发展结构则始丁•孔子。孔子生活在一个社会大变动的历史时期,传统的规范制度——“礼”发生了空前的危机、孟子对这一时期有描述:“世裒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孟子•滕文公下》)据《春秋》载,这一时期,“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对这种家族血亲之间的争权夺利的乱象,孔子痛心疾首。孔子一生充满了对有序社会的渴望,其仁学形成就基于这样的社会背景。孔子的仁学从其创立的心路历程來看,走着一条“礼”先“仁”后的发展路径。孔子认

5、为,耍平息你争我夺之社会乱象,必须有相应的社会规范——“礼"来约束,但社会现实的巨大变化,使孔子认识到实施“礼"的环境已经不存在了,故而他不得不另辟蹊径,释“礼”为“仁",试图通过唤醒人们内心道德情感的方式,实现对苻序社会——“礼"的复归。孔子仁学的卨明处在于将外在的约束人之行为的礼仪规范转化为人的内心的情感需要,将原始巫性文化带有神秘性的“礼”化为人情日用之常,使“礼”取得了心理学的依据而人性化。我们知道,个体道徳发展是道徳认知、道徳情感和道徳意志的互动过程,人的道徳行力也遵循着从被动的遵守规则向向觉按照价值规范

6、行事的发展过程。试想,如果周礼不只是一种形式,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价值一“仁”,足"仁”闪“礼"外,这就为人遵守周礼奠定了坚实的道徳心理基础,如此就能实现他律和向律统一,大大提升个体遵守周礼的自觉性。由此,我们不难理解孔子在礼仪的背后极力发掘出了“仁”之精祌、赋予"礼”丰富的道德价值闪含的目的所在。“仁”在《论语》中出现达109次之多,在不冋的语境中被赋予不冋的内涵,体现丫天、地、人、物、我之间的相互感通和相互润泽。自孔子后,阐释“仁”的内涵的人很多,如S子以“恻隐之心,仁也”(《孟子•告子上》)来解释“仁”:韩

7、愈以“傅爱之谓仁”(《原道》)训“仁”,程颐"心譬如谷利

8、,生之性便是仁也”(《二程集》)则近于其师之说;朱熹以“爱之理,心之德也”(《四书草句集注》)來概括“仁”。上述大家从各向的角度对"仁”给予阐释,有其精当深刻之处。我们在汲取他们对仁的认识»础上结合时代精祌的需要,从以下儿个维度阐释“仁”的内涵。其一,“孝悌”。“孝”“悌”其内涵是指:孝敬父母及长辈,友爱兄弟同辈。孔子仁学的构建遵循一条由近及远、由爱亲与爱众的路径。就人与人的关系而言,“仁爱"是爱亲与爱众的统-,因而,社会道徳与家庭道徳构成了孔子“仁"学的两

9、个基本内容。如何把社会道徳与家庭道徳内在地统一起來是孔子必须面对的问题。孔子通过对血缘关系和历史传统的提取,把人们的道德怙感与家族血缘制度尊尊、亲亲的内在结构联系在一起,由推己及人的方式扩张到社会的各个M面,使伦理关系既具有丰厚的血缘道德的基础,又能超越宗族亲近的4俗领域而进入Y社会领域。这也就是孔子指岀“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犯上,而好作乱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