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动补结构的产生机制

汉语动补结构的产生机制

ID:27657170

大小:251.01 KB

页数:48页

时间:2018-12-03

汉语动补结构的产生机制_第1页
汉语动补结构的产生机制_第2页
汉语动补结构的产生机制_第3页
汉语动补结构的产生机制_第4页
汉语动补结构的产生机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汉语动补结构的产生机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漢語動補結構的產生機制要點一、動補結構的定義、性質及分類二、動補結構的產生時代之爭三、動補結構的判定標準四、動補結構的產生機制與動因五、結論六、主要參考文獻一、動補結構的定義及分類1.1動補結構的定義所謂動補結構(也可以叫做述補結構),簡單地說,就是指動詞加上補語所組成的語法結構,如“修好、弄壞、打死、救活”等。在我國傳統的語法體系中,結構是沒有地位的,所以,最初並沒有動補結構或述補結構之類的概念。最早論及述補結構的是王力先生。王力先生在《中國現代語法》(1943)和《中國語法理論》(1944)

2、中提出“使成式”的概念,1958年又在《漢語史稿》中從形式和意義兩方面對使成式作出界定。王力《漢語史稿》:使成式(causativeform)是一種仂語的結構方式。從形式上說,是外動詞帶著形容詞(修好、弄壞),或者是外動詞帶著內動詞(打死、救活);從意義上說,是把行爲及其結果在一個動詞性仂語中表示出來。這種行爲能使受事者得到某種結果,所以叫做使成式。王力先生所說的“使成式”大致就相當於後來所說的動補結構。最早直接提出“動補結構”這一概念的是丁聲樹和呂叔湘等先生,他們在《現代漢語語法講話》(196

3、1)中把動詞帶補語的結構叫做動補結構,形容詞帶補語的結構叫做形補結構,二者合稱爲補充結構。此後,動補結構這個名稱就廣泛使用起來。1.2動補結構的性質關於動補結構的性質——究竟是複合詞還是短語,現在也存在著不同的看法。王力先生的《中國現代語法》和《中國語法理論》把使成式看作短語,而在《漢語史稿》中又說:“在現代漢語裏,有些使成式逐漸單詞化了。例如‘推翻、擴大、改善、革新’等。”朱德熙《語法講義》(1982)認爲現代漢語中既有述補式複合詞,如“革新、改良”等,也有短語性質的述補結構,如“長大、變小”

4、等。梁銀峰《漢語動補結構的產生與演變》(2006)認爲大家平常所說的動補結構其實是動補式複合詞。這也是最普遍的看法。1.3動補結構的分類朱德熙《語法講義》認爲現代漢語的動補結構從構成形式上可以分爲兩類:粘合式動補結構和組合式動補結構,前者指補語直接粘附在述語後頭,如“抓緊、寫完”等,後者指帶“得”的述補結構,如“走得快、抓得緊”等。從意義的角度,朱先生將補語分爲五類:1.結果補語,補語既可以是形容詞(長大、擰緊),也可以是動詞(看見、聽懂);2.趨向補語(走進、跳出);3.可能補語(看得見/看不

5、見);4.狀態補語(寫得好/寫得不好);5.程度補語(好極了、悶得慌)。現在學術界研究得比較充分同時爭論也最多的是第1類動補結構。第1類屬於粘合式,補語的作用在於說明動作的結果,因此學術界又稱爲“動結式”。當前學術界所研究的動補結構也大多都是指動結式,本講就以動結式爲例來介紹漢語動補結構的產生機制。二、動補結構的產生時代之爭蔣紹愚先生在《近代漢語研究概要》(2005)中說:“述補結構的產生與發展,是漢語語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使漢語的表達更加精密了。”那麼,動補結構(動結式)究竟產生於什麼時代,當

6、前學術界主要存在著4種看法,概括爲:先秦說、漢代說、六朝說、唐代說。2.1先秦說此觀點最有代表性的是周遲明先生,他在《漢語的使成性複式動詞》(1958)中提出:“使動性複式動詞不知道究竟起於什麼時代,但是它在很早的書面語言中(如尚書中的甘誓、盤庚等篇)就已經存在,則是顛撲不破的事實。據我推想,它的發生至少已有三千年。”他還進一步指出:“使動性複式動詞在古代漢語中有可分可合的現象。但在事實上是先有合用式(余按:VC),後來才有分用式(余按:V與C之間有其他成分)。合用式是由詞法上的關係發展來的,大

7、概起于殷代;分用式是由句法上的關係發展而成的,大概起於先秦。”合用式例如: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棄三正,天用剿絕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罰。(尚書·甘誓)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邇,其猶可撲滅。(尚書·盤庚上)分用式例如: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殺之。(左宣13)督戎逾入,豹自後擊而殺之。(左襄23)扶伏而擊之,折軫。又射之死。(左昭21)余健萍《使成式的起源和發展》(1957)認爲《尚書》中的“撲滅、剿絕”已經是使成式,但這兩例分別出自《尚書》中的《商書》和《夏書》,他認爲這兩部分可能是周代人寫成的,

8、至少也經過了周代史官的藝術加工,所以使成式只能是在周代萌芽的,歷經秦漢之後,逐漸繁榮滋長起來。持先秦已產生動補結構(動結式)觀點的還有:楊建國《補語式發展試探》、潘允中《漢語動補結構的發展》、王瑛《雲夢秦墓竹簡所見某些語法現象》、何樂士《史記語法特點研究》、張顯成《從簡帛文獻看使成式的形成》等。2.2漢代說最早提出此觀點的是王力先生,他在《漢語史稿》中說:“使成式產生於漢代,逐漸擴展於南北朝,普遍應用于唐代。”王力先生認爲先秦有些似是而非的結構其實不是使成式,如:擾亂我同盟(左成13)中的“擾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