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生活实践感悟数学魅力

联系生活实践感悟数学魅力

ID:27660820

大小:6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5

联系生活实践感悟数学魅力_第1页
联系生活实践感悟数学魅力_第2页
联系生活实践感悟数学魅力_第3页
联系生活实践感悟数学魅力_第4页
联系生活实践感悟数学魅力_第5页
资源描述:

《联系生活实践感悟数学魅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联系生活实践感悟数学魅力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挖掘生活资源,积极捕捉生活中的有关信息,遵循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新理念,把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探究数学,体会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力量。关键词:联系;生活实践;感悟;数学魅力在新的一轮课改的实施过程中,“数学生活化”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肯定。《数学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近数学过程;

2、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一、挖掘生活素材,在生活中“找”数学生活中存在大量的数学信息。现代教育观要求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即教师要对教材进行选择、整合、重组,并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挖掘生活资源,进行创新教学。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采集生活教学实例,通过数学活动,促使他们自觉地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萌发应用意识。在学习新知前,教师可组织收集与新知有关的生活信息,丰富学生对新知的体验。如,在初步认识“长方

3、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后,为了让学生从生活物品中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课前我布置了一项作业:搜集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品,动手制作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上课前,学生兴高采烈地展示出了各种各样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如魔方、牙膏盒、火柴盒、饼干盒等。学生积极地汇报着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会,有的学生谈到了:制作长方体时要有6个面;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要同样大;正方体的6个面要一样等。在整个材料准备的过程中,学生已经直接感知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特征,教师只要稍微加以点拨,学生便可抽象出他们的本质特征了,同时,学生感受到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二、注重生活经验,在生

4、活中“思”数学1、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生活在一个主体的空间里,每天面对的是多彩的世界,如果把枯燥的数学知识与多彩的生活事件结合起来,就能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唤起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渗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在教学中,我经常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和理解数学。例如:怎样认识“0”?在学生认识了“0”之后,我问:“你在什么地方见过“0”,能说说看吗?”学生七嘴八舌:尺子上有“0”,电话上有“0”,电脑上有“0”……由此可见,议论纷纷的学生,思维定势已被打破,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好地激发。2、还原生活经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

5、知识的可能性就越高。教师要研究学生的生活背景,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寻找知识在生活中的原型,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如,有些学生对“155-99=155-100+1“中先减100再加1难以理解。我先让他们联系买东西找零钱的现象来解释:周日,妈妈带了155元到商场买了一双价格为99元的鞋子,她给阿姨100元,用155元减去100元,收银员找给妈妈1元,加上1元,找回的1元是多付的部分,类似的,把99看成100,多减了1,因此应该再加上1。这样,抽象的运算获得了具体经验的支持,学生轻松地理解和掌握了简便运算。3、重现生活画面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实际,而这些生动活泼的内容

6、一旦被编入教材,就成了抽象的概念,如果教师有意识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再创造,恰当的应用生活现象,再现生活画面就可帮助学生更好的学好数学。根据小学生注意特点,在教学《循环小数》时,为了课堂一开始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启动思维,我用多媒体展示形象逼真、色彩清晰的红绿灯动画画面让学生观察,并让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红绿灯,学生说出了交通岗上的红绿灯,并说出了绿、黄、红灯总是依次地变化。这时,我接着告诉大家,“它总按一定的顺序,不断地重复出现,那么类似红绿灯总是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的现象叫做循环现象,曰常生活中有这种循环现象,数字运算中也会出现此类的现象。”通过日常生活中红绿灯的变化规律,学生获得

7、了对“循环”的初步理解,体验“循环”的规律性,为学生学习“循环小数”的定义打下了直观的基础。三、创设生活情境,在生活中“做”数学在数学课堂中,创设“生活数学”情境就是模拟生活,再现生活,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让学生便以理解情境中的数学问题,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因此,教师要明确教材的知识点,寻找联系数学知识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的切入点,发现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问题,善于创设学生感兴趣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