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分泌系统疾病学时

神经内分泌系统疾病学时

ID:27686256

大小:1.24 MB

页数:65页

时间:2018-12-05

神经内分泌系统疾病学时_第1页
神经内分泌系统疾病学时_第2页
神经内分泌系统疾病学时_第3页
神经内分泌系统疾病学时_第4页
神经内分泌系统疾病学时_第5页
资源描述:

《神经内分泌系统疾病学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九章病理教研室2003.12常见神经及内分泌系统疾病主要内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细菌性疾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毒性疾病(流行性乙型脑炎)变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糖尿病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第一节.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在病理方面的特殊性病变定位和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同的病变发生在不同的部位,可出现不同的综合征及后果病理反应较为单一脑的恶性肿瘤极少发生颅外转移,而颅外某些解剖生理特征具有双重影响恶性肿瘤却常转移至脑一、感染性疾病血源性感染局部扩散直接感染经神经感染特殊的免疫特点①血脑屏障和血管周围间隙构成了一条天

2、然防线脑毛细血管阻止某些物质(多半是有害的)进入脑循环血的结构。血液中多种溶质从脑毛细血管进入脑组织,有难有易,有些很快通过,有些较慢,有些则完全不能通过,这种有选择性的通透现象使人们设想可能有限制溶质透过的某种结构存在,这种结构可使脑组织少受,甚至不受循环血液中有害物质的损害,从而保持脑组织内环境的基本稳定,对维持中枢神经系统正常生理状态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②无固有的淋巴组织和淋巴管,免疫活性T、B细胞均须由周围血液输入注释:    与其他组织器官的毛细血管相比,脑毛细血管及其邻近地区在结构上确有一些明显的特点:在正常情况下,①脑毛细血管缺少一般毛细血

3、管所具有的孔,或者这些孔既少且小。内皮细胞彼此重叠覆盖,而且连接紧密,能有效地阻止大分子物质从内皮细胞连接处通过。②内皮细胞还被一层连续不断的基底膜包围着。③基底膜之外更有许多星形胶质细胞的血管周足(终足)把脑毛细血管约85%的表面包围起来。这就形成了脑毛细血管的多层膜性结构,构成了脑组织的防护性屏障。在病理情况下,如血管性脑水肿时,内皮细胞间的紧密粘合处开放,由于内皮细胞肿胀重叠部分消失,很多大分子物质可随血浆滤液渗出毛细血管,这会破坏脑组织内环境的稳定,造成严重后果。(一)细菌性疾病常见的颅内感染脑脓肿脑膜炎脑膜炎硬脑膜炎(颅骨感染)软脑膜炎(蛛网膜,

4、软脑膜和脑脊液感染)脑膜炎meningitis硬脑膜炎急性化脑(细菌)软脑膜炎慢性脑(TB梅毒布氏)淋脑(病毒)大肠杆菌新、婴、幼肺炎双球幼(中耳)老(肺)急性化脑金葡败血症脑双儿童、青少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一、概述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简称“流脑”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1.病因和发病机制:脑膜炎双球菌为李斯特菌属中的产单核细胞李氏菌.致病物质为李斯特溶素O,该溶素需细菌被吞噬后在细胞内生长时释放,这与细菌能在巨噬细胞和上皮细胞内生长,以及在细胞间传播有关.致病性:一是荚膜,能抵抗白细胞的吞噬作用;二是内毒素、细菌栓子栓塞,引起小血管出血、坏死,

5、致使皮肤,粘膜出现淤点淤斑。传播:致病菌由鼻咽部飞沫呼吸道粘膜入血菌血或败血症软脑膜化脓性炎症脑脊液弥漫播散病变部位:软脑膜、蛛网膜。临床表现:高热、头痛、呕吐、皮肤淤点、颈项强直。主要病变是脑脊髓膜的急性化脓性炎。传染源: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染脑膜炎双球菌上呼吸道隐性感染上呼吸道炎症期入血(败血症期)脑脊髓膜(脑膜炎期)三、病理变化(一)普通型1、上呼吸道炎症期病理:鼻咽部粘膜充血,肿胀,少量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腺体分泌↑。临床:咽痛,流鼻涕……2、败血症期病理:血管内皮损伤、小血管炎、细菌性栓塞、血栓形成。临床:皮肤粘膜瘀点、瘀斑。(选

6、择新鲜瘀点处,无菌针头挑破,挤出液体涂片,80%血液涂片可找到脑膜炎双球菌)。3、脑膜炎期肉眼:(l)脑脊髓膜血管高度扩张充血。(2)蛛网膜下腔充满灰黄色脓性渗出物。肉眼:脑脊髓膜血管高度扩张充血,蛛网膜下腔充满灰黄色脓性渗出物,脑沟回结构被脓液掩盖,以大脑额叶和顶叶明显,脑底亦有较多脓液积聚,脑室常有扩张。急性脑膜炎棕黄色渗出物使脑沟模糊不清。镜下:(1)血管高度扩张充血。(2)蛛网膜下腔增宽,内含大量中性白细胞及少量单核细胞、淋巴细胞。(3)可查见脑膜炎双球菌。蛛网膜血管高度扩张充血,蛛网膜下腔充满大量炎性渗出物渗出物中主要为中性白细胞,也有淋巴细胞及

7、单核细胞,少量红细胞。暴脑败血症多见于儿童。大量内毒素所致DIC,脑膜病变轻微。病理主要为周围循环衰竭、休克和皮肤大片紫癜,同时伴有两侧肾上腺严重出血和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称为沃一沸(Waterhouse-Friederichsen综合征。(二)暴发型—急、凶、死亡率高2、脑膜脑炎型脑膜炎+脑炎(脑组织中性细胞浸润,组织坏死)→脑水肿,颅内压→脑疝形成(海马沟回疝,枕骨大孔疝)。四、临床病理联系(一)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咽痛,流鼻涕(二)败血症表现:高热、出血性皮疹(三)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克氏征阳性。脊神经根蛛网膜充血及炎细胞浸润→脊神经根肿大,在过椎间

8、孔处神经受压→颈背肌肉运动产生压痛,→肌肉痉挛(四)颅内压升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