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线路6-苏州市政府信息公开.doc

专家简介线路6-苏州市政府信息公开.doc

ID:27686693

大小:2.55 MB

页数:34页

时间:2018-12-05

专家简介线路6-苏州市政府信息公开.doc_第1页
专家简介线路6-苏州市政府信息公开.doc_第2页
专家简介线路6-苏州市政府信息公开.doc_第3页
专家简介线路6-苏州市政府信息公开.doc_第4页
专家简介线路6-苏州市政府信息公开.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专家简介线路6-苏州市政府信息公开.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是苏州大学建院较早、实力较强的工科学院之一,其前身是始建于1977年的苏州丝绸工学院机电系。1978年、1980年分别设置“纺织机械”、“工业电气自动化”本科专业,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7年7月,苏州丝绸工学院并入苏州大学,原苏州丝绸工学院机电系与原苏州大学工学院合并重组成立新的苏州大学工学院。随着办学形势的发展,1999年底,苏州大学工学院划分成机电系、电子系、计算机系等三个独立系。2001年,苏州大学机电系更名为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2010年依托机电工程学院,与沙钢集团合作共建沙钢钢铁学院。20

2、12年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校区机械系、控制系并入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2014年成立苏州大学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2014年1月沙钢学院独立运行,建立学院党委。几十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经济建设急需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院现有教职工174人,其中,专任教师136人,在岗正高职20人、副高职71人,苏州大学特聘教授6人,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58人,在站博士后人员23人。教授和副教授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67%,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人数比例达87%。拥有中组部第六批“千人计划”1人,中组部第五批“青年千人计划”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

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863计划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享受国家政府津贴2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第一层次1人、第三层次2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3人;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行动计划3人;江苏省双创人才计划4人。获得江苏省创新团队、国家科技部先进机器人技术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等团队称号。学院还聘请了卢秉恒、孙钰、席宁、李文荣、福田敏男、吴忠俊、李伟、刘涛、高学山、奚廷斐、宋世鹏、付东山、

4、郁秋霞等多名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企业家为讲座教授、兼职教授和企业教授。学院现有激光制造工程、数字化纺织与装备技术、智能机器人技术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拥有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工业工程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拥有机械工程、控制工程2个工程硕士点。现有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业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其中,“机械工程”专业通过省级特色专业验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入选教育部第三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机械类专业(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为江苏

5、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形成了新型纺织技术与装备、激光加工与表面技术、超精密加工与检测技术、机械系统动力学及控制、信息检测与处理技术、传感与测控技术等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并开展了生物制造、智能机器人和微纳制造等新的研究方向。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965人,在校研究生192人,博士研究生13人,工程硕士316人,继续教育学生约1800人。根据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的“智能化、绿色化、极端化以及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加快学院的转型,整合全院科研力量,2014年2月成立苏州大学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建有生物制造研究中心、机器人与微系统研究中心

6、、现代设计与制造中心、激光制造技术研究所、人工心脏研究所、苏大-张家港工业技术研究院先进制造技术工程中心和2011纳米协同创新中心—纳米机电制造工程中心等科研平台。学院下设机械工程系、自动化工程系、工业工程系3个系和1个院级中心实验室。院中心实验室含机械基础实验室、先进制造技术实验室、激光加工与快速成型实验室、动态测试与分析实验室、微机电与生物芯片实验室、人因工程实验室、物流工程实验室、SMT实验室、电机拖动实验室、PLC控制实验室、创新设计实验室、生物制造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和微纳制造实验室等,其中,先进机器人技术实验室为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机械

7、基础实验室为江苏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先进制造技术实验室为苏州市重点实验室,SMT实验室的设施条件位于国内高校同类实验室前列。学院继承与发扬“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办学传统,以能力培养为目标,融入现代设计、现代技术理念,着力进行学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培养出的学生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和宽厚的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强。长期以来应届学生就业率名列学校前茅,应届毕业生年底就业率近100%,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以及机器人大赛等各类竞赛中屡获大奖。学生团队获得第十二届、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

8、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和一等奖,“医疗康复机器人团队”获2014年团中央“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称号。学院近年来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